当前位置: 代码网 > it编程>编程语言>Javascript > vue3如何避免样式污染的方法示例

vue3如何避免样式污染的方法示例

2024年09月07日 Javascript 我要评论
众所周知,在vue中使用scoped可以避免父组件的样式渗透到子组件中。使用了scoped后会给html增加自定义属性data-v-x,同时会给组件内css选择器添加对应的属性选择器[data-v-x

众所周知,在vue中使用scoped可以避免父组件的样式渗透到子组件中。使用了scoped后会给html增加自定义属性data-v-x,同时会给组件内css选择器添加对应的属性选择器[data-v-x]。本文讲一下vue是如何给css选择器添加对应的属性选择器[data-v-x]。注:本文中使用的vue版本为3.4.19@vitejs/plugin-vue的版本为5.0.4

先看个demo

代码如下:

<template>
  <div class="block">hello world</div>
</template>

<style scoped>
.block {
  color: red;
}
</style>

经过编译后,上面的demo代码就会变成下面这样:

<template>
  <div data-v-c1c19b25 class="block">hello world</div>
</template>

<style>
.block[data-v-c1c19b25] {
  color: red;
}
</style>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在div上多了一个data-v-c1c19b25自定义属性,并且css的属性选择器上面也多了一个[data-v-c1c19b25]

那有人就会好奇,为什么生成这样的代码就可以避免样式污染呢?

.block[data-v-c1c19b25]:这里面包含两个选择器。.block是一个类选择器,表示class的值包含block[data-v-c1c19b25]是一个属性选择器,表示存在data-v-c1c19b25自定义属性的元素。

所以只有class包含block,并且存在data-v-c1c19b25自定义属性的元素才能命中这个样式,这样就能避免样式污染。并且由于在同一个组件里面生成的data-v-x值是一样的,所以在同一组件内多个html元素只要class的值包含block,就可以命中color: red的样式。

接下来我将通过debug的方式带你了解,vue是如何在css中生成.block[data-v-c1c19b25]这样的属性选择器。

@vitejs/plugin-vue

还是一样的套路启动一个debug终端。这里以vscode举例,打开终端然后点击终端中的+号旁边的下拉箭头,下拉中点击javascript debug terminal就可以启动一个debug终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如vue文件编译为js文件是一个毛线团,那么他的线头一定是vite.config.ts文件中使用@vitejs/plugin-vue的地方。通过这个线头开始debug我们就能够梳理清楚完整的工作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ueplugin函数

我们给上方图片的vue函数打了一个断点,然后在debug终端上面执行yarn dev,我们看到断点已经停留在了vue函数这里。然后点击step into,断点走到了@vitejs/plugin-vue库中的一个vueplugin函数中。我们看到简化后的vueplugin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vueplugin(rawoptions = {}) {
  return {
    name: "vite:vue",
    // ...省略其他插件钩子函数
    transform(code, id, opt) {
      // ..
    }
  };
}

@vitejs/plugin-vue是作为一个plugins插件在vite中使用,vueplugin函数返回的对象中的transform方法就是对应的插件钩子函数。vite会在对应的时候调用这些插件的钩子函数,vite每解析一个模块都会执行一次transform钩子函数。更多vite钩子相关内容查看官网。

我们这里只需要看transform钩子函数,解析每个模块时调用。

由于解析每个文件都会走到transform钩子函数中,但是我们只关注index.vue文件是如何解析的,所以我们给transform钩子函数打一个条件断点。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点击continue(f5),vite服务启动后就会走到transform钩子函数中打的断点。我们可以看到简化后的transform钩子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transform(code, id, opt) {
  const { filename, query } = parsevuerequest(id);
  if (!query.vue) {
    return transformmain(
      code,
      filename,
      options.value,
      this,
      ssr,
      customelementfilter.value(filename)
    );
  } else {
    const descriptor = getdescriptor(filename);
    if (query.type === "style") {
      return transformstyle(
        code,
        descriptor,
        number(query.index || 0),
        options.value
      );
    }
  }
}

首先调用parsevuerequest函数解析出当前要处理的文件的filenamequery,在debug终端来看看此时这两个的值。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filename为当前处理的vue文件路径,query的值为空数组。所以此时代码会走到transformmain函数中。

transformmain函数

将断点走进transformmain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transformmain函数代码如下:

async function transformmain(code, filename, options) {
  const { descriptor } = createdescriptor(filename, code, options);

  const { code: templatecode } = await gentemplatecode(
    descriptor
    // ...省略
  );

  const { code: scriptcode } = await genscriptcode(
    descriptor
    // ...省略
  );

  const stylescode = await genstylecode(
    descriptor
    // ...省略
  );

  const output = [scriptcode, templatecode, stylescode];
  let resolvedcode = output.join("\n");
  return {
    code: resolvedcode,
  };
}

首先调用createdescriptor函数根据当前vue文件的code代码字符串生成一个descriptor对象,简化后的createdescriptor函数代码如下:

const cache = new map();

function createdescriptor(
  filename,
  source,
  { root, isproduction, sourcemap, compiler, template }
) {
  const { descriptor, errors } = compiler.parse(source, {
    filename,
    sourcemap,
    templateparseoptions: template?.compileroptions,
  });
  const normalizedpath = slash(path.normalize(path.relative(root, filename)));
  descriptor.id = gethash(normalizedpath + (isproduction ? source : ""));
  cache.set(filename, descriptor);
  return { descriptor, errors };
}

首先调用compiler.parse方法根据当前vue文件的code代码字符串生成一个descriptor对象,此时的descriptor对象主要有三个属性templatescriptsetupstyle,分别对应的是vue文件中的 <template>模块、<template setup>模块、 <style> 模块。

然后调用gethash函数给descriptor对象生成一个id属性,gethash函数代码如下:

import { createhash } from "node:crypto";
function gethash(text) {
  return createhash("sha256").update(text).digest("hex").substring(0, 8);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id是根据vue文件的路径调用node的createhash加密函数生成的,这里生成的id就是scoped生成的自定义属性data-v-x中的x部分。

然后在createdescriptor函数中将生成的descriptor对象缓存起来,关于descriptor对象的处理就这么多了。

接着在transformmain函数中会分别以descriptor对象为参数执行gentemplatecodegenscriptcodegenstylecode函数,分别得到编译后的render函数、编译后的js代码、编译后的style代码。

编译后的render函数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template模块已经编译成了render函数

编译后的js代码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script模块已经编译成了一个名为_sfc_main的对象,因为我们这个demo中script模块没有代码,所以这个对象是一个空对象。

编译后的style代码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style模块已经编译成了一个import语句。

最后就是使用换行符\ntemplatecodescriptcodestylescode拼接起来就是vue文件编译后的js文件啦,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想必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有地方不对啦,这里的style模块编译后是一条import语句,并不是真正的css代码。这条import语句依然还是import导入的index.vue文件,只是加了一些额外的query参数。

?vue&type=style&index=0&lang.css:这个query参数表明当前import导入的是vue文件的css部分。

还记得前面讲过的transform钩子函数吗?vite每解析一个模块都会执行一次transform钩子函数,这个import导入vue文件的css部分,当然也会触发transform钩子函数的执行。

第二次执行transform钩子函数

当在浏览器中执行vue文件编译后的js文件时会触发import "/users/xxx/index.vue?vue&type=style&index=0&lang.css"语句的执行,导致再次执行transform钩子函数。

transform钩子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transform(code, id, opt) {
  const { filename, query } = parsevuerequest(id);
  if (!query.vue) {
    return transformmain(
      code,
      filename,
      options.value,
      this,
      ssr,
      customelementfilter.value(filename)
    );
  } else {
    const descriptor = getdescriptor(filename);
    if (query.type === "style") {
      return transformstyle(
        code,
        descriptor,
        number(query.index || 0),
        options.value
      );
    }
  }
}

由于此时的query中是有vue字段,所以!query.vue的值为false,这次代码就不会走进transformmain函数中了。在else代码在先执行getdescriptor函数拿到descriptor对象,getdescriptor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getdescriptor(filename) {
  const _cache = cache;
  if (_cache.has(filename)) {
    return _cache.get(filename);
  }
}

我们在第一次执行transformmain函数的时候会去执行createdescriptor函数,他的作用是根据当前vue文件的code代码字符串生成一个descriptor对象,并且将这个descriptor对象缓存起来了。在getdescriptor函数中就是将缓存的descriptor对象取出来。

由于query中有type=style,所以代码会走到transformstyle函数中。

transformstyle函数

接着将断点走进transformstyle函数,代码如下:

async function transformstyle(code, descriptor, index, options) {
  const block = descriptor.styles[index];
  const result = await options.compiler.compilestyleasync({
    ...options.style,
    filename: descriptor.filename,
    id: `data-v-${descriptor.id}`,
    source: code,
    scoped: block.scoped,
  });

  return {
    code: result.code,
  };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transformstyle函数依然不是干活的地方,而是调用的@vue/compiler-sfc包暴露出的compilestyleasync函数。

在调用compilestyleasync函数的时候有三个参数需要注意:sourceidscoped

source字段的值为code,值是当前css代码字符串。

id字段的值为data-v-${descriptor.id},是不是觉得看着很熟悉?没错他就是使用scoped后vue帮我们自动生成的html自定义属性data-v-x和css选择属性选择器[data-v-x]

其中的descriptor.id就是在生成descriptor对象时根据vue文件路径加密生成的id。

scoped字段的值为block.scoped,而block的值为descriptor.styles[index]。由于一个vue文件可以写多个style标签,所以descriptor对象的styles属性是一个数组,分包对应多个style标签。我们这里只有一个style标签,所以此时的index值为0。block.scoped的值为style标签上面是否有使用scoped

直到进入compilestyleasync函数之前代码其实一直都还在@vitejs/plugin-vue包中执行,真正干活的地方是在@vue/compiler-sfc包中。

@vue/compiler-sfc

接着将断点走进compilestyleasync函数,代码如下:

function compilestyleasync(options) {
  return docompilestyle({
    ...options,
    isasync: true,
  });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实际干活的是docompilestyle函数。

docompilestyle函数

接着将断点走进docompilestyle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docompilestyle函数代码如下:

import postcss from "postcss";

function docompilestyle(options) {
  const {
    filename,
    id,
    scoped = false,
    postcssoptions,
    postcssplugins,
  } = options;
  const source = options.source;
  const shortid = id.replace(/^data-v-/, "");
  const longid = `data-v-${shortid}`;
  const plugins = (postcssplugins || []).slice();

  if (scoped) {
    plugins.push(scopedplugin(longid));
  }

  const postcssoptions = {
    ...postcssoptions,
    to: filename,
    from: filename,
  };
  let result;
  try {
    result = postcss(plugins).process(source, postcssoptions);
    return result.then((result) => ({
      code: result.css || "",
      // ...省略
    }));
  } catch (e: any) {
    errors.push(e);
  }
}

docompilestyle函数中首先使用const定义了一堆变量,我们主要关注sourcelongid

其中的source为当前css代码字符串,longid为根据vue文件路径加密生成的id,值的格式为data-v-x。他就是使用scoped后vue帮我们自动生成的html自定义属性data-v-x和css选择属性选择器[data-v-x]

接着就是判断scoped是否为true,也就是style中使用有使用scoped。如果为true,就将scopedplugin插件push到plugins数组中。从名字你应该猜到了这个plugin插件就是用于处理css scoped的。

最后就是执行result = postcss(plugins).process(source, postcssoptions)拿到经过postcss转换编译器处理后的css。

可能有的小伙伴对postcss不够熟悉,我们这里来简单介绍一下。

postcss 是 css 的 transpiler(转换编译器,简称转译器),它对于 css 就像 babel 对于 js 一样,能够做 css 代码的分析和转换。同时,它也提供了插件机制来做自定义的转换。

在我们这里主要就是用到了postcss提供的插件机制来完成css scoped的自定义转换,调用postcss的时候我们传入了source,他的值是style模块中的css代码。并且传入的plugins插件数组中有个scopedplugin插件,这个自定义插件就是vue写的用于处理css scoped的插件。

在执行postcss对css代码进行转换之前我们在debug终端来看看此时的css代码是什么样的,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可以看到此时的css代码还是和我们源代码是一样的,并没有css选择属性选择器[data-v-x]

scopedplugin插件

scopedplugin插件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代码如下:

const scopedplugin = (id = "") =&gt; {
  return {
    postcssplugin: "vue-sfc-scoped",
    rule(rule) {
      processrule(id, rule);
    },
    // ...省略
  };
};

这里的id就是我们在docompilestyle函数中传过来的longid,也就是生成的css选择属性选择器[data-v-x]中的data-v-x

在我们这个场景中只需要关注rule钩子函数,当postcss处理到选择器开头的规则就会走到rule钩子函数。

我们这里需要在使用了scoped后给css选择器添加对应的属性选择器[data-v-x],所以我们需要在插件中使用rule钩子函数,在处理css选择器时手动给选择器后面塞一个属性选择器[data-v-x]

rule钩子函数打个断点,当postcss处理到我们代码中的.block时就会走到断点中。在debug终端看看rule的值,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此时rule.selector的值为.block,是一个class值为block的类选择器。

processrule函数

将断点走进processrule函数中,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processrule函数代码如下:

import selectorparser from "postcss-selector-parser";

function processrule(id: string, rule: rule) {
  rule.selector = selectorparser((selectorroot) => {
    selectorroot.each((selector) => {
      rewriteselector(id, selector, selectorroot);
    });
  }).processsync(rule.selector);
}

前面我们讲过rule.selector的值为.block,通过重写rule.selector的值可以将当前css选择器替换为一个新的选择器。在processrule函数中就是使用postcss-selector-parser来解析一个选择器,进行处理后返回一个新的选择器。

processsync方法的作用为接收一个选择器,然后在回调中对解析出来的选择器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选择器以字符串的方式进行返回。

在我们这里processsync方法接收的选择器是字符串.block,经过回调函数处理后返回的选择器字符串就变成了.block[data-v-c1c19b25]

我们接下来看selectorparser回调函数中的代码,在回调函数中会使用selectorroot.each去遍历解析出来的选择器。

为什么这里需要去遍历呢?

答案是css选择器可以这样写:.block.demo,如果是这样的选择器经过解析后,就会被解析成两个选择器,分别是.block.demo

在each遍历中会调用rewriteselector函数对当前选取器进行重写。

rewriteselector函数

将断点走进rewriteselector函数,在我们这个场景中简化后的代码如下:

function rewriteselector(id, selector) {
  let node;
  const idtoadd = id;

  selector.each((n) => {
    node = n;
  });

  selector.insertafter(
    node,
    selectorparser.attribute({
      attribute: idtoadd,
      value: idtoadd,
      raws: {},
      quotemark: `"`,
    })
  );
}

rewriteselector函数中each遍历当前selector选择器,给node赋值。将断点走到each遍历之后,我们在debug终端来看看selector选择器和node变量。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selector是container容器,node才是具体要操作的选择器节点。

比如我们这里要执行的selector.insertafter方法就是在selector容器中在一个指定节点后面去插入一个新的节点。这个和操作浏览器dom api很相似。

我们再来看看要插入的节点,selectorparser.attribute函数的作用是创建一个attribute属性选择器。在我们这里就是创建一个[data-v-x]的属性选择器,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这里就是在.block类选择器后面插入一个[data-v-c1c19b25]的属性选择器。

我们在debug终端来看看执行insertafter函数后的selector选择器,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断点逐层走出,直到processrule函数中。我们在debug终端来看看此时被重写后的rule.selector字符串的值是什么样的,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来rule.selector的值为.block,通过重写rule.selector的值可以将.block类选择器替换为一个新的选择器,而这个新的选择器是在原来的.block类选择器后面再塞一个[data-v-c1c19b25]属性选择器。

总结

这篇文章我们讲了当使用scoped后,vue是如何给组件内css选择器添加对应的属性选择器[data-v-x]。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在两个包里面执行。

  • 第一部分为在@vitejs/plugin-vue包内执行。

    • 首先会根据当前vue文件的路径进行加密算法生成一个id,这个id就是添加的属性选择器[data-v-x]中的x
    • 然后就是执行transformstyle函数,这个transformstyle并不是实际干活的地方,他调用了@vue/compiler-sfc包的compilestyleasync函数。并且传入了idcode(css代码字符串)、scoped(是否在style中使用scoped)。
  • 第二部分在@vue/compiler-sfc包执行。

    • compilestyleasync函数依然不是实际干活的地方,而是调用了docompilestyle函数。
    • docompilestyle函数中,如果scoped为true就向plugins数组中插入一个scopedplugin插件,这个是vue写的postcss插件,用于处理css scoped。然后使用postcss转换编译器对css代码进行转换。
    • postcss处理到选择器开头的规则就会走到scopedplugin插件中的rule钩子函数中。在rule钩子函数中会执行processrule函数。
      ata-v-x]中的x`。
    • 然后就是执行transformstyle函数,这个transformstyle并不是实际干活的地方,他调用了@vue/compiler-sfc包的compilestyleasync函数。并且传入了idcode(css代码字符串)、scoped(是否在style中使用scoped)。

到此这篇关于vue3是如何避免样式污染的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vue3 样式污染内容请搜索代码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代码网!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