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写文章的时间了,开心。延续上一篇的话题继续,顺便放上一篇的传送门:。
服务调用
既然服务注册已经搞完了,那么现在就开始调用这些注册好的服务。先做一下准备动作,把consul容器跑起来:
打开控制台确认正常:
然后多跑几个应用程序模拟多点部署:
程序跑完以后检察一下服务列表:
戳进去看看:
一切准备就绪,完美。然后进入编码环节。老规矩,直接上码:
public static string convert(string consuluri, string centername, string requri) { consulclient client = new consulclient(x => { x.address = new uri(consuluri); x.datacenter = centername; }); //获取consul中注册的服务列表 var consulservicelist = client.agent.services().result.response; //统一请求地址 uri uri = new uri(requri); //取出分组名称 string groupname = uri.host; //匹配出对应的服务 var servicelist = consulservicelist.where(x => x.value.service.tolower().equals(groupname.tolower())).toarray(); //随机访问策略 var service = servicelist[new random().next(servicelist.length)].value; return $"{uri.scheme}://{service.address}:{service.port}{uri.pathandquery}"; }
上面是自行封装的方法,作用很简单:把通用的请求地址转换为实际发起请求的地址,比如调用起来是这样的:
string realuri = consulservice.convert("http://127.0.0.1:8700", "dc1", "http://shenzhen-ma/v1/client/base/index");
发现了么,分组名称“shenzhen-ma”直接替代了具体的ip和端口。这样做真的可以拿到请求结果么?随便写一个测试用的controller:
public async task<iactionresult> post() { string realuri = consulservice.convert("http://127.0.0.1:8700", "dc1", "http://shenzhen-ma/v1/client/base/index"); string result = await service.tool.httphelper.get(realuri); return ok(result); }
看请求结果:
5001应用程序请求到了5004的数据。多试几下再看看:
很显然,通过统一的请求地址,实际的请求分发到了不同的节点上。
复盘一波
到刚才,我已经完成了服务调用这个关键步骤。consul做了什么呢?它帮我们把统一的请求地址转换成了真实发生作用的请求地址。未来如果增加了新的服务器,无需调整,它自己就能够发现新的服务——这就是大家广泛理解的服务发现。实际上,这个功能就赋予了我们动态增加节点的能力。能伸能缩,是微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当然,因为没有配置健康检查,我的consul现在还不能自动移除不可用的服务,能伸不能缩,很尴尬。这个么,时间有限,放在下一篇文章去写。这一篇文章能讲清楚服务调用,并由此能理解什么是服务发现,我觉得就达标。
到此这篇关于.net core服务治理consul自动扩展和服务调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代码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