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it编程>数据库>Mysql > MySQL的隐式锁(Implicit Lock)原理实现

MySQL的隐式锁(Implicit Lock)原理实现

2025年03月12日 Mysql 我要评论
1.背景:什么是隐式锁?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中支持多种类型的锁,主要包括显式锁(如共享锁、排他锁)和隐式锁。隐式锁是一种由 innodb 自动管理的锁,事务在处理某些 dml 操作时

1. 背景:什么是隐式锁?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中支持多种类型的锁,主要包括显式锁(如共享锁、排他锁)和隐式锁。隐式锁是一种由 innodb 自动管理的锁,事务在处理某些 dml 操作时无需显式请求,它们是隐含地应用于特定记录的。隐式锁通常出现在行级别操作(如 insertupdate 或 delete)中,并伴随着表的自动锁定行为,用于确保数据的并发一致性。

相较于显式锁(由用户或 sql 命令显式声明和控制的锁),隐式锁的管理是 mysql 引擎内部自动处理的,不需要应用程序开发者手动加锁或解锁。

2. 隐式锁的工作原理

隐式锁与事务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具体来说,隐式锁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操作:

  • 当一个事务修改某一行数据时,innodb 会隐式地对该行加排他锁(x 锁),以防止其他事务在该行上的并发修改或读取。
  • 当插入新行时,事务会在插入的行上隐式地加锁,以防止其他事务并发读取未提交的数据。

这些锁的生命周期通常与事务的开始和提交操作相关:

  • 隐式锁在事务启动时获取,并在事务提交或回滚时释放。
  • 隐式锁不记录在 innodb 锁表中,即不会显示在如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等工具中,这使得它们不同于显式锁。

3. 隐式锁的类型

隐式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行级隐式排他锁(exclusive lock, x 锁):当事务对某行执行修改(如 updatedelete)时,会隐式地对该行加上排他锁,以防止其他事务同时修改或读取该行。
  • 插入意向锁(insert intention lock):当事务执行插入操作时,innodb 会隐式加锁以防止其他事务并发插入相同位置的行。

4. 隐式锁的实现与源代码分析

mysql innodb 的隐式锁的实现与事务管理和锁管理模块紧密相连,相关代码主要分布在 trx0trx.cc(事务管理)、lock0lock.cc(锁管理)文件中。

4.1 隐式锁的获取过程

在事务执行 insertupdatedelete 等操作时,innodb 会自动在后台对涉及的行加锁。这个过程通过 lock_rec_lock() 函数来实现,该函数是行级锁的核心。

函数:lock_rec_lock()

该函数用于给特定行加锁,它接收锁类型、数据块等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加锁,以及加哪种锁。对于 update 或 delete 操作,通常会自动加排他锁(隐式 x 锁)。

bool lock_rec_lock(
    ulint type,                // 锁类型,如 x 锁
    dict_index_t* index,       // 行对应的索引
    const buf_block_t* block,  // 行所在的数据块
    ulint heap_no,             // 行在索引中的位置
    trx_t* trx                 // 当前事务
) {
    // 加锁逻辑,判断是否需要加隐式排他锁
    if (type == lock_x) {
        // 加排他锁(隐式锁)
        lock_rec_add_to_queue(type, block, heap_no, trx);
    }
    // 返回加锁结果
    return true;
}

4.2 插入操作中的隐式锁

对于 insert 操作,innodb 使用了插入意向锁(insert intention lock)。插入意向锁是一种特殊的隐式锁,它允许多个事务并发插入数据,只要它们插入的位置不同。这种锁不会与行锁冲突,因为它的作用是在确定插入位置之前。

函数:lock_clust_rec_create()

当事务执行 insert 操作时,mysql 会调用 lock_clust_rec_create() 函数,该函数的任务是在索引上为新插入的行生成插入意向锁。

bool lock_clust_rec_create(
    dict_index_t* index,       // 聚簇索引
    const buf_block_t* block,  // 数据块
    ulint heap_no,             // 行的位置
    trx_t* trx                 // 当前事务
) {
    // 插入意向锁的逻辑
    // 确定插入的行在聚簇索引中的位置
    lock_rec_add_to_queue(lock_ix, block, heap_no, trx);
    return true;
}

在执行插入时,如果两个事务试图在同一位置插入数据,将会产生插入意向锁的冲突,导致其中一个事务被阻塞直到锁释放。

4.3 锁队列与冲突检测

在 lock_rec_add_to_queue() 函数中,innodb 会将锁请求加入到锁队列中,并检查是否与当前的锁持有者冲突。

函数:lock_rec_add_to_queue()

该函数是核心的锁请求处理函数之一,它会在给定的行上加锁,并进行锁冲突检测。如果当前行已经有冲突的锁存在,事务会被阻塞,直到冲突的锁被释放。

bool lock_rec_add_to_queue(
    ulint type,                // 锁类型(如隐式 x 锁)
    const buf_block_t* block,  // 行对应的数据块
    ulint heap_no,             // 行的位置
    trx_t* trx                 // 当前事务
) {
    // 将锁加入锁队列,检查冲突
    if (lock_is_conflicting(type, block, heap_no, trx)) {
        trx->wait_for_lock();  // 如果有冲突,当前事务进入等待队列
        return false;
    }

    // 加锁成功,更新锁队列
    add_lock_to_queue(type, block, heap_no, trx);
    return true;
}

通过锁队列和冲突检测机制,innodb 可以确保多个事务在访问同一行时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5. 隐式锁的生命周期

隐式锁的生命周期与事务的生命周期是密切相关的:

  • 隐式锁的获取:在事务开始修改数据时,innodb 自动加锁。
  • 隐式锁的持有:隐式锁会在事务持有期间保持有效,直到事务提交或回滚。
  • 隐式锁的释放:当事务提交时,隐式锁会自动释放,允许其他事务访问之前被锁定的行。

隐式锁的自动管理机制确保了事务的隔离性和数据一致性,而不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操作复杂度。

6. 隐式锁与显式锁的区别

  • 显式锁是由用户通过 sql 语句显式声明的锁,如 lock tables 或 select ... for update
  • 隐式锁则是由 innodb 在执行某些操作时自动加上的,用户无需关心具体的加锁过程。它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事务并发操作的安全性。

显式锁更适合需要手动管理锁的场景,而隐式锁则适用于常规的行级别数据操作。

7. 示例场景

考虑以下场景来更好理解隐式锁的运作机制:

场景1:行更新(update)

  • 事务a 执行 update users set name = 'alice' where id = 1
  • 事务a 会隐式地对 id=1 的行加排他锁(x 锁),直到事务a 提交或回滚。
  • 在此期间,其他事务无法修改或读取 id=1 的行。

场景2:行插入(insert)

  • 事务b 执行 insert into users (id, name) values (2, 'bob')
  • 事务b 会隐式地对新插入的行加插入意向锁。
  • 如果事务c 尝试在相同的位置插入行,则会产生锁冲突,事务c 会被阻塞。

8. 小结

mysql的隐式锁是 innodb 引擎自动管理的锁,用于保证事务在对行进行修改时的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其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包括:

  • 自动管理:隐式锁的加锁与释放是由 innodb 自动完成的,无需用户干预。
  • 行级锁:隐式锁主要用于行级操作,如 updatedelete 和 insert
  • 锁冲突检测:innodb 内部通过锁队列和冲突检测机制确保多个事务并发操作时不会产生数据不一致。

在底层实现上,隐式锁的管理与事务系统密切相关,锁的获取和冲突检测主要通过 lock_rec_lock()lock_clust_rec_create() 等函数实现。隐式锁在事务开始时获取,在提交或回滚时释放。

到此这篇关于mysql的隐式锁(implicit lock)原理实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mysql 隐式锁内容请搜索代码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代码网!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