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spring框架的日常开发中,循环依赖问题如同一个幽灵,时不时困扰着开发者。当bean a依赖bean b,而bean b又依赖bean a时,传统的创建流程会陷入死锁。本文将深入剖析spring如何通过三级缓存机制破解这一难题,揭示其背后的设计智慧。
一、循环依赖的本质问题
循环依赖的根源在于对象创建的顺序性矛盾:
@component public class servicea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b serviceb; // 需要serviceb实例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serviceb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a servicea; // 需要servicea实例 }
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传统创建流程无法解决。
二、三级缓存机制全景解析
spring通过三级缓存架构破解循环依赖:
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
-singletonobjects: map<string, object> // 一级缓存:成品bean
-earlysingletonobjects: map<string, object> // 二级缓存:半成品(早期引用)
-singletonfactories: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 三级缓存:对象工厂
各级缓存的核心职责
缓存级别 | 存储内容 | 生命周期 | 作用 |
---|---|---|---|
一级缓存 | 完全初始化的bean | 应用生命周期 | 提供最终产品 |
二级缓存 | 早期引用(半成品) | 被依赖→初始化完成 | 临时周转 |
三级缓存 | objectfactory对象 | 实例化→被依赖/初始化完成 | 延迟生成早期引用 |
三、破解循环依赖的全流程
以经典的a→b→a依赖链为例:
关键步骤解析
三级缓存注册(步骤2/5):
// 实例化后立即注册 addsingletonfactory(beanname, () -> getearlybeanreference(beanname, bean));
早期引用生成(步骤9-11):
protected object getearlybeanreference(string beanname, object bean) { for (beanpostprocessor bp : getbeanpostprocessors()) { if (bp instanceof smart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 // 动态决策是否创建代理 bean = ((smart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bp) .getearlybeanreference(bean, beanname); } } return bean; }
缓存状态转移(步骤12/16/20):
- 被依赖后从三级缓存删除
- 初始化完成后从二级缓存删除
- 最终成品存于一级缓存
四、三级缓存的设计精妙之处
1. 双重延迟决策机制
public object getearlybeanreference() { // 延迟点1:只在被依赖时触发 // 延迟点2:动态决定是否创建代理 return (needsproxy ? createproxy(bean) : bean); }
优势:避免为不需要代理或未发生循环依赖的bean创建额外对象
2. 状态完整性保障
当创建代理时,bean已通过populatebean()
完成属性注入,避免npe风险
3. 对象版本统一性
// 最终代理一致性保证 public void initializebean() { if (earlyproxyreference != null) { return earlyproxyreference; // 复用已创建的代理 } return createproxy(bean); // 无循环依赖时创建 }
4. 资源高效利用
场景 | 传统方案 | 三级缓存方案 | 性能提升 |
---|---|---|---|
无循环依赖 | 创建所有代理 | 不创建代理 | 节省90%内存 |
有循环依赖无代理 | 创建半成品副本 | 直接使用原始对象 | 减少对象创建 |
有循环依赖需代理 | 可能创建多个代理 | 单例代理 | 避免代理冲突 |
五、疑难场景解决方案
1. 代理对象循环依赖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 @transactional // 需要代理 public void createuser() {...} }
解决方案:
- 在
getearlybeanreference()
中创建代理 - 保证代理对象基于完成属性注入的状态
2. 多级循环依赖
a→b→c→a依赖链:
处理流程:
- c获取a时触发三级缓存
- 返回a的早期引用
- c完成初始化
- b获得c的引用
- a最终获得b的引用
3. 无法解决的场景
场景 | 原因 |
---|---|
构造器循环依赖 | 对象未实例化完成,无法暴露引用 |
原型(prototype)作用域 | spring不缓存原型bean |
@async方法 | 代理生成时机与标准aop不同 |
六、性能优化建议
避免循环依赖:重构设计,引入事件机制
// 使用事件解耦 applicationcontext.publishevent(new usercreatedevent(user));
懒加载优化:
@lazy @autowired private heavyservice heavyservice; // 延迟初始化
作用域控制:
@scope(value = 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request, proxymode = scopedproxymode.target_class) public class requestscopedbean {...}
结论
spring的三级缓存机制通过以下创新设计解决循环依赖:
- 空间换时间:通过三级缓存状态管理打破创建顺序限制
- 延迟决策:在被依赖时才决定是否创建代理
- 状态保障:确保代理对象基于完整初始化状态
- 资源优化:避免不必要的对象创建
理解三级缓存不仅帮助解决循环依赖异常,更是深入掌握spring框架设计思想的钥匙。正如spring框架创始人rod johnson所说:"好的框架设计是在约束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完美平衡",三级缓存正是这种平衡的艺术体现。
到此这篇关于spring如何利用三级缓存解密解决循环依赖难题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spring三级缓存内容请搜索代码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代码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