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it编程>编程语言>Java > 关于集合中的并发修改异常及处理方式

关于集合中的并发修改异常及处理方式

2025年06月30日 Java 我要评论
前言关于集合的总结,可参考如下图:在java中,像arraylist这样的集合类使用迭代器的时候,如果在遍历过程中直接修改集合(比如remove),可能会导致concurrentmodificatio

前言

关于集合的总结,可参考如下图:

在java中,像arraylist这样的集合类使用迭代器的时候,如果在遍历过程中直接修改集合(比如remove),可能会导致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为什么是可能会产生导致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因为在修改集合的结构化修改modecount的过程中,如果修改了集合的索引(索引前移),则不会发生异常。

1、并发异常介绍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的核心原因是:迭代器检测到集合在遍历过程中被修改,导致状态不一致

1.1、for-each的本质

在 java 中,如果你在for-each循环(即增强型 for 循环)中直接对集合执行remove()操作,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这是因为for-each循环底层依赖于迭代器(iterator)来遍历集合,而迭代器在设计时为了保证遍历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对集合的结构修改有严格的限制。

如下所示,for-each的本质:

for (element e : collection) {
    // do something
}

等价于:
iterator<element> it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element e = it.next();
    // do something
}

1.2、调用list.remove()的后果

在循环中直接调用list.remove()(element)或list.remove()(index),会直接修改集合的结构,导致modcount自动递增。

此时迭代器的expectedmodcount并未更新,因此在下一次调用it.next()时,会检测到不一致并抛出异常。

2、迭代器

2.1、设计原理

java 集合框架中的迭代器(iterator)在设计时引入了一种并发修改检查机制,用于在遍历过程中检测集合的结构是否被外部修改。

机制的核心目的保证迭代过程中集合的一致性,防止因并发修改导致的不可预期行为。

1、快速失败(fail-fast)策略

java 集合的迭代器采用快速失败策略:一旦检测到并发修改,立即抛出异常,防止后续操作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快速失败不能保证 100% 检测到所有并发修改,但能显著降低错误概率。

2、安全性与性能的权衡

并发检查机制增加了少量性能开销,但保障了迭代过程的安全性。对于高并发场景,可选择线程安全的集合类(如concurrenthashmap)。

2.2、并发检查机制的属性

1.modcountexpectedmodcount

modcount:

  • 是集合类(如arraylist、hashmap)中的一个字段,表示集合的结构性修改次数(如添加、删除元素)。
  • 每次对集合进行结构性修改(如add()、remove()),modcount会自动递增。

expectedmodcount:

是迭代器内部保存的一个字段,表示迭代器创建时集合的modcount值。

  • 在调用it.next()时,迭代器内部会检查当前集合的modcount是否与迭代器创建时记录的expectedmodcount一致
  • 如果不一致,就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2.检查逻辑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如果集合的modcount被修改(即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迭代器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表示检测到并发修改。

2.3、机制的工作流程

1、迭代器创建时

迭代器在创建时会记录当前集合的modcount值,并将其赋值给expectedmodcount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
    return new itr();
}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e> {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 记录初始状态
    ...
}

2、迭代过程中调用next()

每次调用next()方法时,迭代器会检查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是否一致。

public e next()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检查是否被修改
    ...
}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3、调用iterator.remove()

如果通过迭代器的remove()方法删除集合的元素,此时迭代器iterator会同步更新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确保一致性。

public void remove()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删除元素并更新 modcount
    arraylist.this.remove(size - 1);
    cursor--;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 同步更新
}

⚠️注意:如果直接使用list.remove(),modcount会增加,下次再调用的时候,会抛异常。

2.4、适用场景

1.单线程下的结构修改检测

该机制不仅适用于多线程环境,也适用于单线程中在迭代过程中直接修改集合的情况。

2.多线程下的并发修改

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多个线程同时修改集合的元素,也可能导致modcount与expectedmodcount不一致。

此时,迭代器的并发检查机制可以检测到这种冲突,但并不能完全解决线程安全问题。需要结合线程安全集合(如copyonwritearraylist)或同步机制。

3、解决方案

3.1、迭代器的remove()

iterator<element> it = list.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element e = it.next();
    if (somecondition(e)) {
        it.remove(); // 安全地删除元素
    }
}

it.remove()是迭代器提供的方法,它会同步更新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避免异常。

3.2、普通for循环 + 控制索引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element e = list.get(i);
    if (somecondition(e)) {
        list.remove(i);
        i--; // 删除后索引前移
    }
}
  • 注意:删除元素后需要调整索引,防止跳过元素。

3.3、copyonwritearraylist

如果确实需要在遍历过程中频繁修改集合,可以使用线程安全的copyonwritearraylist:

list<element> list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
for (element e : list) {
    if (somecondition(e)) {
        list.remove(e); // 不会抛出异常
    }
}
  • 该集合在修改时会复制底层数组,避免直接修改共享数据,但性能开销较大。

3.4、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list)

在多线程环境中使用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时,遍历(iteration)并修改列表的过程中,必须手动加锁,以确保线程安全。

这是因为在默认情况下,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的同步机制仅覆盖其方法调用,但不包括迭代器(iterator)的线程安全性

1、为什么需要手动加锁?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的同步机制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返回的列表是一个线程安全的包装类,其所有方法(如add、remove、get等)都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加锁,确保单个方法调用的线程安全

2.迭代器(iterator)的线程安全性缺失

  • 虽然列表的方法是线程安全的,但迭代器本身并不是线程安全的
  • 例如:如果线程 a 正在遍历列表(使用iterator()),而线程 b 同时修改了列表(如add或remove),即使这些方法是同步的,迭代器也可能抛出concurrentmodficationexception,或者看到不一致的数据状态。

代码示例如下:

list<string> 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new arraylist<>());

// 添加元素
list.add("a");
list.add("b");

// 遍历时手动加锁
synchronized (list) {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item = iterator.next();
        if (item.equals("a")) {
            iterator.remove(); // 安全地移除元素
        }
    }
}

小结:

使用迭代器提供的remove()方法、避免在for-each中直接修改集合,或选择适合的集合类型(如copyonwritearraylist),可以有效避免此类异常。

总结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代码网。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