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plus apply使用进行联表等复杂sql语句
在 mybatis-plus 中,`apply()` 方法可以用于添加任意的 sql 片段,包括联表查询。因此,你可以使用 `apply()` 方法来处理各种类型的联表查询。
使用 apply()方法的好处
是可以在查询条件中直接添加原生的 sql 片段,而不受 mybatis-plus 提供的常规查询条件构建方法的限制。这使得你可以更灵活地构建复杂的联表查询语句,满足特定的查询需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 使用 `apply()` 方法需要谨慎处理。
- 由于 `apply()` 方法允许添加原生的 sql 片段,这可能导致 sql 注入等安全问题。
- 为了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确保你添加的 sql 片段是可信的,并且进行合适的参数化处理。
另外,使用 `apply()` 方法可能会导致查询性能下降,特别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如果可能,建议优先考虑使用 mybatis-plus 提供的常规查询条件构建方法,以充分利用框架的优化能力。
综上所述:
- 虽然 `apply()` 方法可以用于处理各种联表查询
- 但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安全性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比如我想左联三张表,最后以时间倒序排序,怎么写?
举例子
假设你有三张表:`user`、`order` 和 `product`,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user` 表和 `order` 表通过 `user_id` 进行关联,`order` 表和 `product` 表通过 `product_id` 进行关联。
你想要进行左联三张表,并按照时间倒序排序。
你可以使用 `apply()` 方法添加原生的 sql 片段,来构建这个查询。
querywrapper<user> querywrapper = new querywrapper<>(); querywrapper .select("user.*, order.*, product.*") // 选择需要的列 .apply("left join `order` on `user`.id = `order`.user_id") .apply("left join `product` on `order`.product_id = `product`.id") .orderbydesc("`order`.create_time"); list<user> userlist = usermapper.selectlist(querywrapper);
在上述示例中:
我们创建了一个querywrapper对象,并使用apply()方法添加了两个左联操作的 sql 片段。
- select()方法用于选择需要返回的列,这里我们选择了 user.*、order.*和 product.*,即返回三张表的所有列。
- orderbydesc()方法用于按照 `order` 表的 `create_time` 字段进行时间倒序排序。
最后,我们使用selectlist()方法执行查询,并将结果存储在userlist中。
请注意:
- 在实际使用中,你需要根据表的实际结构和字段名进行相应的调整。
- 同时,还要确保表名和字段名在 sql 语句中使用反引号 ` 来包裹,以避免与 mysql 的关键字冲突。
希望这个示例能够帮助你理解如何使用 `apply()` 方法进行左联查询,并按照时间倒序排序。
如果你想在联表查询中进行 group by 操作,并使用 having 子句进行筛选,你可以使用 mybatis-plus 的 `groupby()` 和 `having()` 方法来实现。
以下是一个示例:
假设你要对 `user` 表和 `order` 表进行联表查询,按照 `user_id` 进行分组,并筛选出总订单金额大于 1000 的用户:
querywrapper<order> querywrapper = new querywrapper<>(); querywrapper .select("user.id, user.name, sum(order.amount) as total_amount") .eq("order.status", "completed") .groupby("user.id") .having("total_amount > 1000"); list<map<string, object>> resultlist = ordermapper.selectmaps(querywrapper);
在上述示例中:
我们创建了一个 querywrapper 对象,并使用 `select()` 方法选择需要返回的列,这里我们选择了 `user.id`、`user.name` 和 `sum(order.amount) as total_amount`,即返回用户的 id、姓名和总订单金额。`eq()` 方法用于添加查询条件,这里我们筛选出 `order` 表中状态为 "completed" 的订单。`groupby()` 方法用于指定按照 `user.id` 进行分组。`having()` 方法用于添加 having 子句,这里我们筛选出总订单金额大于 1000 的用户。
最后,我们使用 selectmaps() 方法执行查询,并将结果存储在 `resultlist` 中。`selectmaps()`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 list<map<string, object>>,每个 map 对应一条记录,其中键是列名,值是对应的值。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中,你需要根据表的实际结构和字段名进行相应的调整。
希望这个示例能够帮助你理解如何在联表查询中进行 group by 操作,并使用 having 子句进行筛选。
在 mybatis-plus 中,`apply()` 和 `last()` 都是 querywrapper 类的方法,但它们的作用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 apply() 方法用于在查询条件中添加自定义的 sql 片段。你可以使用 apply() 方法来添加原生的 sql 片段,以满足特定的查询需求,例如联表查询、自定义的条件表达式等。
- last() 方法用于在查询语句的最后添加原生的 sql 片段。你可以使用 last() 方法来添加原生的 sql 片段,以在查询语句的最后位置添加自定义的 sql 语句,例如排序、分页等。
下面是一个示例:
展示了 apply() 和 last() 方法的使用:
querywrapper<user> querywrapper = new querywrapper<>(); querywrapper .apply("left join `order` on `user`.id = `order`.user_id") .last("order by `order`.create_time desc"); list<user> userlist = usermapper.selectlist(querywrapper);
在上述示例中:
- 我们使用 apply() 方法添加了一个联表操作的 sql 片段,将 user 表和 order 表进行左联。
- 然后,使用 last() 方法在查询语句的最后添加了一个原生的 sql 片段,指定了按照 order 表的 create_time 字段进行降序排序。
需要注意的是:
- 使用 last() 方法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它直接将原生的 sql 片段拼接到查询语句的最后,可能会导致 sql 注入等安全问题。
- 为了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确保添加的 sql 片段是可信的,并进行合适的参数化处理。
综上所述:
- apply() 方法用于添加自定义的 sql 片段到查询条件中,而 last() 方法用于在查询语句的最后添加原生的 sql 片段。
- 它们分别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
总结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代码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