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描述
需求描述如下:
- 需要在阿里的
fastjson
工具包的序列化过程中增加一行日志。
二、示例描述
maven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groupid> <artifactid>fastjson</artifactid> <version>1.2.78</version> </dependency>
使用代码示例:
import com.alibaba.fastjson.jsonobject;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string, object> map = new hashmap<>(); map.put("name", "acgkaka"); map.put("age", 18); string s = jsonobject.tojsonstring(map);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s); } }
三、操作步骤
在 idea 中,按住 ctrl 之后点击 jsonobject.tojsonstring()
方法,可以查看方法的底层实现,在右上角会出现一个 download sources
按钮,点击下载源码。
下载后,需要在项目中创建出 一模一样的包结构,可以看到这个类的包是 com.alibaba.fastjson
。
然后在创建好的包结构下面新建 一个一模一样的类名,即 json
。
然后我们把之前的源码内容全部复制粘贴到新建的 json 类中,并加入一行日志,如下所示:
操作完毕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次执行代码进行验证了。
四、验证结果
重新执行我们的示例代码,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我们的 json 代码已经覆盖了原有 jar 包里面的类。
五、实现原理
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 java 项目中,通过相同的包结构和类名来覆盖引入以来中的类和方法逻辑,主要利用了 java 类加载机制中的 类加载器(classloader) 和 类路径优先级。
java 使用 类加载器(classloader)来加载类文件。类加载器遵循 双亲委派模型(parent delegation model),即:
- 当一个类加载器收到类加载请求时,首先将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只有当父类加载器无法找到该类时,才会尝试自己加载。
-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负责加载核心java库(如
rt.jar
),这些库位于jdk的jre/lib
目录下。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loader):负责加载java扩展库(如
jce.jar
),这些库位于jdk的jre/lib/ext
目录下。 - 应用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loader):负责加载应用程序的类路径(classpath)下的类和资源。这是最常见的类加载器,用于加载用户定义的类以及通过依赖管理工具(如maven、gradle)引入的外部库。
- 自定义类加载(customizeclassloader):可以自行创建定制的类加载器。
假设你有一个典型的spring boot项目结构如下:
my-app.jar ├── meta-inf │ └── manifest.mf ├── boot-inf │ ├── classes │ │ └── com │ │ └── example │ │ └── myapplication.class │ └── lib │ ├── spring-boot-starter-web-2.6.0.jar │ ├── spring-core-5.3.14.jar │ └── ... (其他依赖jar文件) └── org └── springframework └── boot └── loader └── jarlauncher.class
spring boot使用了一个名为 launchedurlclassloader(或其子类)的自定义类加载器来加载嵌入式jar文件中的类和资源。具体来说,spring boot的启动引导类(如jarlauncher
)会按照以下顺序加载类和资源:
- 优先加载
boot-inf/classes
中的类和资源:这是你的应用程序代码所在的位置。spring boot首先从这里加载类和资源。 - 然后加载
boot-inf/lib
中的依赖 jar 文件:这些是你的应用程序所依赖的所有外部库。
到此这篇关于java覆盖第三方jar包中的某一个类的实现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java覆盖第三方jar包中的类内容请搜索代码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代码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