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概述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是一种用于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分离的结构型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组合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来连接抽象与实现,使代码更具扩展性和维护性。
桥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抽象和实现解耦,使得两者可以独立变化。
模式结构
桥接模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抽象部分(abstraction):定义抽象接口,并持有一个指向实现部分对象的引用。
- 精确抽象部分(refined abstraction):扩展抽象部分,增加具体功能。
- 实现部分(implementor):定义实现接口,提供基本操作的定义。
- 具体实现部分(concrete implementor):具体实现
implementor
接口,提供具体的操作实现。
模式原理
桥接模式的原理是通过组合关系来代替继承关系,将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这样可以避免类的数量爆炸,提高代码的扩展性和维护性。具体来说:
- 抽象和实现分离:通过引入一个实现接口,使得抽象部分不直接依赖具体实现,而是依赖于接口。
- 独立变化: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可以独立地变化和扩展,互不影响。
- 运行时绑定:在运行时,可以动态地将抽象部分和具体实现部分组合起来。
uml 类图
abstraction +operation() -implementor: implementor refinedabstraction +operation() implementor +operationimpl() concreteimplementora +operationimpl() concreteimplementorb +operationimpl()
示例代码
我们以图形绘制为例,假设有不同类型的图形和不同的颜色。通过桥接模式,我们可以将图形和颜色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 step 1: 定义实现接口
color
// 实现接口,用于定义颜色的操作 public interface color { void applycolor(); // 应用颜色的方法 }
- step 2: 实现具体的颜色
red
和green
// 具体的红色实现类,实现 color 接口 public class red implements col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lycolor() { system.out.println("red color applied."); // 应用红色 } } // 具体的绿色实现类,实现 color 接口 public class green implements col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lycolor() { system.out.println("green color applied."); // 应用绿色 } }
- step 3: 定义抽象类
shape
// 抽象类 shape,持有一个 color 类型的引用 public abstract class shape { protected color color; // 实现部分的引用 // 构造函数,接受一个 color 实现对象 protected shape(color color) { this.color = col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draw(); // 抽象的绘制方法 }
- step 4: 实现具体的形状
circle
和rectangle
// 具体的圆形实现类,扩展自 shape public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public circle(color color) { super(color); // 调用父类构造函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circle drawn. "); // 输出图形信息 color.applycolor(); // 应用颜色 } } // 具体的矩形实现类,扩展自 shape public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 public rectangle(color color) { super(color); // 调用父类构造函数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rectangle drawn. "); // 输出图形信息 color.applycolor(); // 应用颜色 } }
- step 5: 测试桥接模式
// 测试类,用于演示桥接模式的应用 public class bridgepatter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红色的圆形 shape redcircle = new circle(new red()); // 创建一个绿色的矩形 shape greenrectangle = new rectangle(new green()); // 绘制红色的圆形 redcircle.draw(); // 绘制绿色的矩形 greenrectangle.draw(); } }
输出
circle drawn. red color applied.
rectangle drawn. green color applied.
优点
- 分离抽象和实现:桥接模式将抽象和实现分离,提高了代码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 遵循开闭原则:可以独立地扩展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不会影响现有代码。
- 减少类的数量:通过组合而非继承,可以避免类的爆炸性增长。
应用场景
桥接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
多维度变化:
- 当一个类存在多个独立变化的维度时,比如图形的形状和颜色,这些维度需要独立扩展和变化,可以使用桥接模式将这些维度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 示例:假设我们有不同类型的图形(如圆形、矩形)和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绿色),可以将图形和颜色分离,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变化。每增加一种图形或颜色,不需要修改现有代码,只需增加新的实现即可。
运行时绑定:
- 当需要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的组合关系时,可以使用桥接模式。通过桥接模式,可以在运行时选择不同的实现,增强系统的灵活性。
- 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绘图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绘图工具(如画笔、铅笔)和不同的绘图风格(如实线、虚线),可以使用桥接模式将绘图工具和绘图风格分离,使得用户可以在运行时动态选择不同的组合。
避免继承层次过多:
- 当系统需要在多个维度上进行扩展,如果使用继承会导致类的爆炸性增长,可以使用桥接模式将这些维度分离,减少类的数量,避免继承层次过多。
- 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图形库,支持不同的图形(如圆形、矩形)和不同的绘图引擎(如opengl、directx),如果使用继承,每增加一种图形或绘图引擎,都需要增加多个类。使用桥接模式,可以将图形和绘图引擎分离,使得每增加一种图形或绘图引擎,只需增加一个新的实现类,减少类的数量。
总结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旨在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分离,从而使两者可以独立地变化。桥接模式通过组合关系代替继承关系,将抽象和实现解耦,使代码更具扩展性和维护性。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一个实现接口,使抽象部分不直接依赖具体实现,而是依赖于接口,从而达到独立扩展和运行时动态绑定的效果。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代码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