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it编程>编程语言>Java > springcloud之FeignClient使用详解

springcloud之FeignClient使用详解

2025年01月01日 Java 我要评论
前言在微服务项目中会存在多个微服务之间互相调用的情况,如何高效便捷的进行远程过程调用便成为新的议论话题。spring-cloud中提供的feign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feign是一种声明式、模板化

前言

在微服务项目中会存在多个微服务之间互相调用的情况,如何高效便捷的进行远程过程调用便成为新的议论话题。spring-cloud中提供的feign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feign是一种声明式、模板化的http客户端。在spring cloud中使用feign, 我们可以做到使用http请求远程服务时能与调用本地方法一样的编码体验,开发者完全感知不到这是远程方法,更感知不到这是个http请求。

如下testmicroserviceaccess方法便是feignclient调用,但是外部看起来和普通方法无二。

业务场景

假设同一个注册中心上有两个微服务:a和b,为完成某个业务功能,b微服务需要调用a微服务中的某个方法逻辑获取返回结果,并且二者是不能作为jar互相依赖的,按照传统方式只能如下处理:

请求——>外部网关——>应用层——>内部网关——>b微服务——>外部网关——>应用层——>内部网关——>a微服务——>结束

即便是拆掉外部网关和应用层,也需要通过内部网关中转才能访问到a微服务,况且还要考虑超时熔断、路由负载等问题。

引入feign后简化流程,并且其结合ribbon实现路由负载超时熔断等措施,具体流程如下:

请求——>外部网关——>应用层——>内部网关——>b微服务——>feignclient——>a微服务——>结束

架构说明

按照上述业务假设进行架构说明:

1、为保持系统良好的可扩展性,降低模块耦合度,新建a-feignclient模块,用于提供feign接口和相关实体类。后期作为jar文件推送到maven私服中,供a、b微服务各自引用。

2、a微服务中仅需要在启动类上增加开启feign的注解,可以考虑增加a-feignclient依赖,这样三个模块使用同一份实体类,保证一致性。

3、b微服务中增加a-feignclient模块的依赖,编写客户端调用代码。

调用逻辑

1、a-feignclient

  • a、在a-feignclient中增加接口,通过spring注解标识其提供服务的真正接口路径。
  • b、@feignclient注解中name值目标微服务名,contextid用于标识feignclient名。
  • c、方法名上的postmapping用于标识该方法需要转发的接口路径。下图代码示例中意思即:调用该方法后会代理到a微服务的/demoserver/testmicroserviceaccess接口中。
  • d、通过实现该接口的方式新建一个类,可以用于feign调用失败后的容错处理。
package com.demo.demofeignclient;

/**
 * 微服务之间调用的核心接口     aikes
 * 注解@feignclient中contextid参数用于标识client,防止多个接口共用同一个目标feignclient冲突
 */
@feignclient(name = "a-server" ,contextid = "demofeignclient", fallback = demofeignclientfallback.class )
public interface demofeignclient{

    @postmapping("/demoserver/testmicroserviceaccess")
    public apiresponse<string> testmicroserviceaccess(@requestbody serveraccessrequest<demopo> cserveraccessrequest);
}

/**
 * 增加访问失败时的处理逻辑
 */
@component
class demofeignclientfallback implements demofeignclient{

    @override
    public apiresponse<string> testmicroserviceaccess(serveraccessrequest<demopo> cserveraccessrequest) {
        apiresponse<string> tapiresponse = new apiresponse<>();
        tapiresponse.setstatus(apiresponse.busy);
        return tapiresponse;
    }
}

2、a微服务

作为服务提供方,只需要正常编写业务逻辑即可,重点需要考虑请求入参的实体类把控,建议引用a-feignclient中,保证一致性。

package com.demo.demofeignservercontroller;

/**
 * 服务提供方    aikes
 */
@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demoserver")
@restcontroller
@slf4j
public class demofeignservercontroller {

    @postmapping("/testmicroserviceaccess")
    public apiresponse<string> testmicroserviceaccess(@requestbody serveraccessrequest<demopo> cserveraccessrequest) {
        log.info(cserveraccessrequest.tostring());
        log.info("this is feignservercontroller");
        apiresponse<string> tapiresponse = new apiresponse<string>();
        tapiresponse.setstatus(apiresponse.success);
        tapiresponse.setstatustext(apiresponse.success_text);
        tapiresponse.setdata(cserveraccessrequest.getdata().getdemoname());
        return tapiresponse;
    }
}

3、b微服务

作为服务消费方,在核心逻辑处理中,通过调用引入的a-feignclient模块的接口,由feign负责代理转发到a微服务,实现调用a微服务的相关逻辑。

package com.demo.demofeignclientcontroller;

/**
 * 服务消费方    aikes
 */
public class demofeignclient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demofeignclient mdemofeignclient;

    public void doservice() {
        //todo 业务处理
        apiresponse<string> tapiresponse = this.testfeign();//调用 a微服务 处理逻辑
        //todo 处理返回结果
    }

    public apiresponse<string> testfeign() {
        serveraccessrequest<demopo> tserveraccessrequest = new serveraccessrequest<demopo>();
        tserveraccessrequest.setbusinessno("test001");
        return mdemofeignclient.testmicroserviceaccess(tserveraccessrequest);
    }
}

小结

通过feign的方式可以降低服务间调用的复杂度,从而提升系统性能。但同时带来的问题也需要重点考量:

  • 1、服务间调用失败后的事务一致性处理,需要结合各自业务场景分析。
  • 2、错综复杂的服务间调用开启后,相当于给系统开了后门,需要考虑增加服务间调用日志记录的功能,推荐使用自定义注解+aop统一处理。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代码网。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