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it编程>网页制作>Flex > 驶向L3级自动驾驶:车路协同

驶向L3级自动驾驶:车路协同

2024年08月05日 Flex 我要评论
23年11月,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L3/L4自动驾驶准入规范和具体规则,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基础上,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L3及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准入试点,大大推进了进入L3级自动驾驶的进程。

23年11月,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l3/l4自动驾驶准入规范和具体规则,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基础上,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l3及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准入试点,大大推进了进入l3级自动驾驶的进程。

23年年底,一大批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高速公路道路测试牌照正式发放,极狐、深蓝汽车、阿维塔、长安汽车、宝马、梅赛德斯-奔驰、智己等车企都拿下了l3级自动驾驶的测试牌照,在北京、上海、重庆开展l3级自动驾驶的相关测试。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更是在今年3月的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提出预测:“2024年将是l3的爆发年,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都会去满足l3的需求。”

一、自动驾驶等级

自动驾驶的分级标准由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提出,被广泛采用。该标准将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划分为六个等级:

● l0级别:完全人类驾驶,车辆没有自动化驾驶功能,完全由驾驶员控制。

● l1级别:辅助驾驶,车辆配备了某些自动化驾驶功能,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或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驾驶员仍然需要全程控制车辆。

● l2级别: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具备更高级别的自动化驾驶功能,例如能够自动加减速和转向。驾驶员需要保持警觉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的控制。

● 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自主驾驶,驾驶员可以将控制权转交给车辆,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驾驶员接管控制。

● l4级别: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更广泛的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驾驶员不需要随时准备接管控制。车辆完全由机器自动控制。

● l5级别: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任何条件和环境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不需要人工干预。

在l3级别自动驾驶逐渐过渡到l4级别自动驾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车-车、车-路、车-人之间的相互通信和协同控制,这就是车联网、车路协同技术铺垫、投资的意义所在。随着24年l3级别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车路协同也需要从当前的协同感知阶段步入协同控制的下一个阶段。

二、自动驾驶车辆情况

目前已有不少车企推出了具备l3能力的车型:

● 奥迪a8、奔驰s级、宝马7系和8系都配备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高速公路等特定场景下实现自主驾驶。

● 特斯拉model s、model x和model 3都搭载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采用了多种传感器和摄像头,能够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分析。

● 长安cs55、广汽aion lx等suv车型,搭载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自动紧急刹车等功能。

三、单车智能与协同

不难发现,目前实现l3的车型也依赖于各种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雷达和摄像头,所以还是处于单车智能的状态,无法解决高速公路的连环撞车等情况。雷达和视频的感知目前在200米左右,时速在100左右的时候以然很难避免连环撞车。在城市道路上,单车智能也无法解决十字路口的非机动车、行人在有遮挡的情况下发生“鬼探头”类型的交通事故。

从协同感知到协同决策再到协同控制,车联网技术能解决单车智能无法解决的问题,更能减少单车对于雷达等传感器的依赖,更加降低单车的硬件成本,同时在未来提供更多单车智能无法提供的服务。

正如上图所示,车辆的协同和自动化是并行发展的。目前德思特commsignia打造的车联网服务已经到达了可以相互共享传感器数据的阶段,能够提供更稳健地道路安全保障,同时也积极参与协同感知与决策控制的标准化工作,不仅限于汽车行业。

四、德思特commsignia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德思特commsignia专注于打造车联网的协同交通系统,致力于提供优质的车路协同产品与服务。

德思特commsignia为您提供专有的v2x安全堆栈、网络与设施堆栈、安全应用程序以及包含对象抽象、协同融合、对象分类、过滤和归一化等在内的中间件,灵活的配置方案与整套的解决方案供您选择:

● 提供全球解决方案

  • 解决汽车产品出口的标准差异

  • 经过验证确保互操作性

  • 无需选择国内/国际不同的供应商

● 高度优化的模块化架构

  • 低资源占用率,降低硬件成本

  • 代码短小易于开发,缩短上市时间

  • 灵活配置独立运行,无需购买整个解决方案

● 协同感知到协同控制的行业领先

  • 来自车载传感器的感知生成

  • 来自其他车辆、路口传感器、rsu的感知消息进行感知融合

  • 与其他车辆、行人、rsu共享感知信息

● 专门的质量保证团队支持所有进行中的原始设备制造商项目

end

随着l3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协同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道路出行体验。这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同时也为未来的城市交通系统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