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it编程>前端脚本>Python > Python调用C/C++函数库的多种方法与实践指南

Python调用C/C++函数库的多种方法与实践指南

2025年08月17日 Python 我要评论
引言python作为一门高级编程语言,以其简洁的语法和丰富的库生态赢得了开发者的青睐。然而,在计算密集型任务中,python的性能往往无法满足要求。python调用c/c++函数库成为提升应用性能的关

引言

python作为一门高级编程语言,以其简洁的语法和丰富的库生态赢得了开发者的青睐。然而,在计算密集型任务中,python的性能往往无法满足要求。python调用c/c++函数库成为提升应用性能的关键技术路径,通过将底层计算逻辑用c/c++实现,再通过适当的接口与python交互,可以在保持开发效率的同时获得接近系统语言的执行性能。本文将深入探讨python调用c/c++函数库的多种方法,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实现步骤、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帮助开发者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集成方案。

一、主流调用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python调用c/c++函数库主要有五种主流方法,各有其独特的实现机制和适用范围:

ctypes是python标准库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种直接与c语言兼容的数据类型和函数调用方式。它通过动态加载共享库(.so或.dll)并在内存中创建对应的函数指针来实现调用,无需任何预编译步骤。ctypes的工作原理类似于windows平台上的dll调用或linux平台上的动态链接库加载,通过函数指针和参数类型转换直接调用c函数。

swig(simplifiedwrapper and interface generator)是一个开源的软件接口生成器,能够自动生成c/c++与python之间的接口代码。swig通过解析c/c++头文件和接口描述文件(.i),生成特定语言的包装代码,这些代码负责在python和c/c++之间进行参数转换和内存管理。swig支持多种语言和复杂的c++特性,如类、继承、模板等,是处理大型c++项目时的常用工具。

cffi(c foreign function interface)是另一个python库,用于调用c语言函数。与ctypes不同,cffi采用声明式接口,开发者可以使用接近c语法的声明来定义函数和数据结构。cffi的优势在于其可读性和维护性,同时它还支持与pypy解释器的兼容,这在某些高性能场景中非常有价值。

python/c api是python官方提供的扩展接口,允许开发者用c/c++编写python模块。这种方法需要开发者深入理解python对象模型和内存管理机制,通过一系列宏和函数(如pymod初始化、pymethoddef定义等)手动创建python可调用的对象和方法。python/c api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但开发复杂度也最高。

pybind11是一个现代的c++库,旨在简化c++与python之间的绑定过程。它通过c++模板和编译时类型推导,将c++代码无缝暴露给python,无需手动编写大量包装代码。pybind11支持c++11及更高版本的特性,如智能指针、移动语义等,是当前推荐的c++与python集成方案。

二、实现步骤与代码示例

1. ctypes方法

ctypes是最简单的调用方式,适合快速原型开发和简单函数调用。实现步骤如下:

编写c/c++函数并导出为共享库

// add.c
#include <stdio.h>

int add_int(int a, int b) {
    printf("adding %d and %d\n", a, b);
    return a + b;
}

float add_float(float a, float b) {
    printf("adding %f and %f\n", a, b);
    return a + b;
}

编译为共享库:

gcc -shared -wl,-soname,adder -o adder.so -fpic add.c

python调用代码

import ctypes

# 加载共享库
adder = ctypes.cdll('./adder.so')

# 设置函数参数类型和返回值类型
adder.add_int.argtypes = [ctypes.c_int, ctypes.c_int]
adder.add_int.restype = ctypes.c_int

adder.add_float.argtypes = [ctypes.c_float, ctypes.c_float]
adder.add_float支柱 = ctypes.c_float

# 调用函数
result_int = adder.add_int(4, 5)
print(f"4 + 5 = {result_int}")

a = ctypes.c_float(5.5)
b = ctypes.c_float(4.1)
result_float = adder.add_float(a, b)
print(f"5.5 + 4.1 = {result_float}")

c++类调用:由于c++支持函数重载,编译器会修改函数名,ctypes无法直接调用。解决方法是在c++代码中使用extern “c”声明:

// testlib.cpp
#include <iostream>

extern "c" {
    class testlib {
    public:
        void display() {
            std::cout << "first display" << std::endl;
        }

        void display(int a) {
            std::cout << "second display:" << a << std::endl;
        }
    };

    testlib global_obj;

    void display() {
        global_obj.display();
    }

    void display_int(int a) {
        global_obj.display(a);
    }
}

编译命令:

g++ -shared -fpic testlib.cpp -o libtestlib.so

python调用:

import ctypes

lib = ctypes.cdll('./libtestlib.so')

lib.display()
lib.display_int(100)

2. cffi方法

cffi提供了更接近c语法的接口定义,适合需要在python中嵌入c代码的场景。实现步骤如下:

编写c/c++函数并导出为共享库

// ffi_test.cpp
extern "c" {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编译命令:

g++ffi_test.cpp -fpic -shared -o libffi_test.so

python调用代码

from cffi import ffi

ffi = ffi()
# 声明c函数接口
ffi.cdef(
    """int add(int a, int b);"""
)

# 加载共享库
lib = ffi.dlopen('libffi_test.so')

# 调用函数
print(f"3 + 4 = {lib.add(3, 4)}")

python代码中嵌入c代码(无需编译为共享库):

from cffi import ffi

ffi = ffi()
# 声明c函数接口
ffi.cdef(
    """int add(int a, int b);"""
)

# 定义并编译c代码
lib =ffi.verify(
    """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

print(f"3 + 4 = {lib.add(3, 4)}")

3. swig方法

swig适合处理复杂的c++项目,能够自动处理类、继承、模板等特性。实现步骤如下:

编写c++类和接口文件

// testlib.h
#include <iostream>

class testlib {
public:
    testlib();
    ~testlib();

    void display();
    void display(int a);
    int add(int a, int b);
    float add(float a, float b);
};

// testlib.cpp
#include "testlib.h"

testlib::testlib() {
    std::cout << "testlib created" << std::endl;
}

testlib::~testlib() {
    std::cout << "testlib destroyed" << std::endl;
}

void testlib::display() {
    std::cout << "first display" << std::endl;
}

void testlib::display(int a) {
    std::cout << "second display:" << a << std::endl;
}

int testlib::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float testlib::add(float a, float b) {
    return a + b;
}

// testlib.i
%module testlib

%{
#include "testlib.h"
%}

// 声明c++类
class testlib {
public:
    testlib();
    ~testlib();
    void display();
    void display(int a);
    int add(int a, int b);
    float add(float a, float b);
};

编译swig接口

swig -c++ -python testlib.i
g++ -fpic -c testlib.cpp
g++ -fpic -c testlib wrap.cpp
g++ -shared testlib.o testlib wrap.o -o _testlib.so

python调用代码

import testlib

# 创建c++对象
obj = testlib.testlib()

# 调用成员函数
obj.display()
obj.display(100)

# 调用重载函数
print(f"5 + 3 = {obj.add(5, 3)}")
print(f"2.5 + 3.1 = {obj.add(2.5, 3.1)}")

4. python/c api方法

python/c api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但开发复杂度也最高。实现步骤如下:

编写c++扩展模块

// module.cpp
#include <python.h>
#include <iostream>

// c++类
class testlib {
public:
    void display() {
        std::cout << "first display" << std::endl;
    }

    void display(int a) {
        std::cout << "second display:" << a << std::endl;
    }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float add(float a, float b) {
        return a + b;
    }
};

// python类型定义
static pytypeobject testlibtype = {
    pyvarobjecthead_init
    "testlib",
    sizeof(testlib),
    0,
    // 方法表
    .tpmethods = methods,
};

// 方法定义
static pymethoddef methods[] = {
    {"display", (pycfunction)display, meth_varargs, "display message"},
    {"display_int", (pycfunction)display_int, meth_varargs, "display integer"},
    {"add", (pycfunction)add, meth_varargs, "add two numbers"},
    {null, null, 0, null}
};

// 模块初始化函数
static struct pymoduledef moduledef = {
    pymoduledefhead_init
    "module",
    null,
    0,
    .mmethods = null,
    .mmoduleinit = pymodinit_module
};

pymodinit_t pymodinit_module() {
    // 初始化python解释器
    py_initialize();

    // 创建模块
    pythonmodule* module = pymoduledefinit(&moduledef);

    // 创建类型
    if (pytype_ready(&testlibtype) < 0)
        return null;

    // 将类型添加到模块
    pymoduledictsetitemstr(module-> ob_type, "testlib", (pyobject*) &testlibtype);

    return module;
}

编写setup.py

from setuptools import setup, extension

module = extension('module',
                    sources=['module.cpp'])

setup(name='module',
      version='1.0',
      description='python c++ extension',
      ext_modules=[module])

编译扩展模块

python setup.py build_ext --inplace

python调用代码

import module

# 创建c++对象
obj = module.testlib()

# 调用成员函数
obj.display()
obj.display_int(100)

# 调用函数
print(f"5 + 3 = {obj.add(5, 3)}")
print(f"2.5 + 3.1 = {obj.add(2.5, 3.1)}")

5. pybind11方法

pybind11是目前推荐的现代c++与python集成方案,实现步骤如下:

编写c++代码和绑定

// example.cpp
#include <pybind11/pybind11.h>

using namespace pybind11;

class testlib {
public:
    void display() {
        std::cout << "first display" << std::endl;
    }

    void display(int a) {
        std::cout << "second display:" << a << std::endl;
    }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float add(float a, float b) {
        return a + b;
    }
};

pybind11_module(example, m) {
    // 绑定c++类到python
    m.def("add_int", &testlib::add, "add two integers");
    m.def("add_float", &testlib::add, "add two floats");

    // 绑定类到python
    py::class_<testlib>(m, "testlib")
        .def py::init<>())
        .def("display", &testlib::display)
        .def("display_int", &testlib::display_int);
}

编译扩展模块

c++ -o3 -wall -shared -std=c++11 -fpic $(python3 -m pybind11 --includes) example.cpp -o example$(python3-config --extension-suffix)

python调用代码

import example

# 创建c++对象
obj = example.testlib()

# 调用成员函数
obj.display()
obj.display_int(100)

# 调用函数
print(f"5 + 3 = {example.add_int(5, 3)}")
print(f"2.5 + 3.1 = {example.add_float(2.5, 3.1)}")

三、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场景

下表对五种主流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比较:

方法开发复杂度性能语言支持维护性适用场景
ctypesc函数快速原型开发、简单函数调用
cffic函数需要pypy兼容、轻量级c调用
swig中高c++类、继承、模板大型c++项目、复杂接口
python/c api最高c++类、继承、模板需要深度定制、高性能需求
pybind11c++11及以上现代c++项目、简洁接口

ctypes的优势在于简单易用,无需额外编译步骤,适合快速验证c函数调用。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不支持c++类和重载,需要手动处理参数类型和内存管理,难以处理复杂数据结构。

cffi相比ctypes提供了更好的可读性和维护性,支持更接近c语法的声明方式,同时兼容pypy解释器。这对于需要在不同python实现上运行的程序非常有价值。然而,cffi同样不支持c++类和重载,需要通过c接口间接调用c++功能。

swig是处理复杂c++项目的强大工具,能够自动生成python绑定代码,支持类、继承、模板等高级特性。swig的灵活性使其成为许多大型项目的首选。然而,swig的学习曲线较陡,需要编写接口描述文件,并且对于某些c++语法(如非常规类型声明)的支持有限。

python/c api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和控制权,允许开发者完全定制python与c/c++之间的交互。这对于需要深度集成或特殊性能优化的场景非常有价值。然而,python/c api的开发复杂度最高,需要深入理解python对象模型和内存管理机制,维护成本也相应较高。

pybind11是目前推荐的现代c++与python集成方案,它结合了swig的灵活性和python/c api的性能优势,同时简化了开发流程。pybind11支持c++11及以上版本的特性,如智能指针、移动语义等,使得c++代码可以保持现代风格。此外,pybind11还提供了丰富的文档和示例,降低了学习曲线。然而,pybind11需要c++11及以上版本的编译器支持,这对于某些遗留系统可能构成限制。

四、性能比较与选择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性能是选择调用方法的重要考量因素。根据多个测试案例,不同方法的性能表现如下:

ctypes的调用开销约为纯c函数的1.5-2倍,适合简单的函数调用和快速原型开发。对于需要频繁调用的函数,ctypes的性能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cffi在性能上与ctypes相当,但在代码可读性和维护性方面有所优势。此外,cffi在pypy解释器上的表现通常优于ctypes,这对于需要高性能且与pypy兼容的场景非常有价值。

swig生成的绑定代码在性能上接近原生c/c++调用,但需要额外的编译步骤。对于复杂的c++项目,swig的性能开销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python/c api提供了最高的性能,几乎与纯c/c++调用相当,适合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然而,其开发复杂度也最高,需要开发者深入理解python内部机制。

pybind11在性能上与python/c api相当,但开发复杂度显著降低。这对于大多数现代c++项目来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可以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

基于上述分析,以下是针对不同场景的调用方法选择建议:

对于简单函数调用和快速原型开发,ctypes是最佳选择,其简单易用的特性可以快速验证c函数调用。

对于需要pypy兼容或轻量级c调用的场景,cffi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它提供了更好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对于大型c++项目或复杂接口,swig是首选工具,它能够自动生成python绑定代码,支持类、继承、模板等高级特性。

对于需要深度定制或特殊性能优化的场景,python/c api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但需要开发者具备深入的python和c/c++知识。

对于现代c++项目,pybind11是当前推荐的方案,它结合了swig的灵活性和python/c api的性能优势,同时简化了开发流程,支持c++11及以上版本的特性。

五、实际应用案例与最佳实践

科学计算与数据分析:在rplidar数据通讯和解析项目中,使用c++编写数据解析模块,将运算结果写入共享内存块,再通过python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这种方法将c++的高性能与python的易用性相结合,显著提升了程序的执行效率。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cgal(计算几何算法库)的python绑定中,使用swig自动生成python接口,同时保留c++的模板特性和高性能。这种方法使得复杂的几何计算可以在python环境中高效执行,同时保持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web开发与系统集成:在flask框架下集成模拟 机接口(如rinsim平台的dataport.dll),使用pybind11对c++函数进行封装,生成python模块。这种方法使得复杂的工业控制逻辑可以在python web应用中高效调用,同时保持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

最佳实践

  1. 明确需求:在选择调用方法之前,明确项目的具体需求,包括性能要求、复杂度、维护周期等。
  2. 简化接口: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尽量简化c/c++与python之间的接口,减少跨语言调用的开销。
  3. 处理内存管理:跨语言调用需要特别注意内存管理,避免内存泄漏或无效指针访问。
  4. 利用现代c++特性:在使用pybind11等现代工具时,充分利用c++11及以上版本的特性,如智能指针、移动语义等,简化代码并提高安全性。
  5. 测试与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充分测试跨语言调用的性能和稳定性,确保接口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展望

随着python和c++生态的不断发展,python调用c/c++函数库的技术也在持续演进:

类型系统增强:现代工具如pybind11和swig正在不断改进对c++类型系统的支持,使得c++的复杂数据结构可以在python中更自然地表示和操作。

编译器支持改进:c++编译器(如gcc、clang)对python绑定的支持也在不断提升,使得c++代码与python的集成更加无缝。

多解释器兼容:随着pypy等替代python解释器的普及,cffi等工具对多解释器的兼容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工具支持这一特性。

自动化绑定生成: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智能的绑定生成工具,能够自动分析c/c++代码并生成python接口,进一步降低开发复杂度。

跨平台支持:python应用通常需要跨平台运行,未来工具可能会更好地支持windows、linux、macos等不同平台的c/c++库调用。

性能优化:随着计算需求的不断提升,工具可能会提供更精细的性能优化选项,如缓存机制、并行计算支持等。

结论:python调用c/c++函数库是提升应用性能的重要技术路径。根据项目需求、开发复杂度、性能要求和维护周期等因素,可以选择合适的调用方法。对于大多数现代c++项目,pybind11是当前推荐的方案,它结合了swig的灵活性和python/c api的性能优势,同时简化了开发流程。而对于简单的函数调用和快速原型开发,ctypes或cffi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应遵循最佳实践,确保接口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c++和python特性,提升代码质量和性能。

以上就是python调用c/c++函数库的多种方法与实践指南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python调用c/c++函数库的资料请关注代码网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