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3显存可以看作是ddr2的改进版,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采用1.8v标准电压、主要采用144pin球形针脚的fbga封装方式。不过ddr3核心有所改进:ddr3显存采用0.11微米生产工艺,耗电量较ddr2明显降低。此外,ddr3显存采用了“pseudo open drain”接口技术,只要电压合适,显示芯片可直接支持ddr3显存。当然,显存颗粒较长的延迟时间(cas latency)一直是高频率显存的一大通病,ddr3也不例外,ddr3的cas latency为5/6/7/8,相比之下ddr2为3/4/5。客观地说,ddr3相对于ddr2在技术上并无突飞猛进的进步,但ddr3的性能优势仍比较明显:

(1)功耗和发热量较小:吸取了ddr2的教训,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减小了能耗和发热量,使得ddr3更易于被用户和厂家接受。
(2)工作频率更高:由于能耗降低,ddr3可实现更高的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延迟时间较长的缺点,同时还可作为显卡的卖点之一,这在搭配ddr3显存的显卡上已有所表现。
(3)降低显卡整体成本:ddr2显存颗粒规格多为4m x 32bit,搭配中高端显卡常用的128mb显存便需8颗。而ddr3显存规格多为8m x 32bit,单颗颗粒容量较大,4颗即可构成128mb显存。如此一来,显卡pcb面积可减小,成本得以有效控制,此外,颗粒数减少后,显存功耗也能进一步降低。
(4)通用性好:相对于ddr变更到ddr2,ddr3对ddr2的兼容性更好。由于针脚、封装等关键特性不变,搭配ddr2的显示核心和公版设计的显卡稍加修改便能采用ddr3显存,这对厂商降低成本大有好处。
目前,ddr3显存在新出的大多数中高端显卡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真实观看gddr3和ddr3
gddr3采用的是4bit预取设计这一点和桌面级记忆体ddr2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gddr3是基于ddr2的架构为了优化图形处理需要而专门强化和采用更好封装的ddr2。而最近出现的gddr4则是基于ddr3的桌面记忆体架构,采用的更高 8bit的预取机制。
在性能方面gddr3和ddr3差距几乎没有,高规格的性能相当接近。但是在成本方面ddr3比gddr3更有优势。
总体来说:gddr3是属于ddr2架构体系的专用与图形处理的记忆体芯片。例如ati 4890和4870就采用了基于ddr3架构的gddr5显存芯片...所有gddr3和ddr3是不相同的两种规格的记忆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