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it编程>软件设计>软件测试 > 单元测试实施最佳方案(背景、实施、覆盖率统计)

单元测试实施最佳方案(背景、实施、覆盖率统计)

2024年08月06日 软件测试 我要评论
单元测试是白盒测试的一种形式,它的目标是测试软件的最小单元——函数、方法或类。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代码的正确性,以确保每个单元按照预期执行。单元测试通常由开发人员来写,通过单元测试,开发人员可以在代码开发阶段及早发现和修复错误,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单元测试覆盖率只能代表你测试过哪些代码,不能代表你是否测试好这些代码!不能盲目追求代码覆盖率,而应该想办法设计更有效的案单测用例!

1. 什么是单元测试?


对于很多开发人员来说,单元测试一定不陌生

单元测试是白盒测试的一种形式,它的目标是测试软件的最小单元——函数、方法或类。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代码的正确性,以确保每个单元按照预期执行。单元测试通常由开发人员来写,通过单元测试,开发人员可以在代码开发阶段及早发现和修复错误,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1.1 集成测试 != 单元测试

假如在支付系统有一个service,有个支付预下单的方法,逻辑是先根据订单号查询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支付单,再调营销系统接口查询优惠券信息,然后根据优惠券信息计算实际支付金额,最后再调用支付通道预下单。(不用去理解逻辑细节,这里的重点是,这个方法需要很多外部依赖才能正常执行,数据库、中间件、外部系统等等)

伪代码如下:

@service
public class pay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orderpayrecordmapper orderpayrecordmapper;
	
    @autowired
    private feishuservice feishuservice;
    
    @dubboreference
    private marketingservice marketingservice;

    public prepayresponse prepay(prepayrequest prepayrequest) {
        prepayresponse response = prepayresponse.builder().orderno(prepayrequest.getorderno()).build();
        // 【查询数据库】校验订单支付记录是否存在
        orderpayrecord existedorderpayrecord = orderpayrecordmapper.getbyorderno(prepayrequest.getorderno());
        if (existedorderpayrecord != null && !paystatusenum.pending.equals(existedorderpayrecord.getstatus())) {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5311991", "存在支付中订单,请勿重复支付");
        }
        // 【调用营销系统】查询优惠信息
        couponresponse coupon = marketingservice.querycoupon(couponrequest.builder().orderno(prepayrequest.getorderno()).build()).getdata();
        // 【写数据库】创建订单支付记录
        orderpayrecord neworderpayrecord = orderpayrecord.builder()
                .orderno(prepayrequest.getorderno())
                .status(paystatusenum.pending)
                .amount(calcrealamount(prepayrequest.getamount(), coupon))
                .build();
        orderpayrecordmapper.insert(neworderpayrecord);
        // 【调用支付通道】预下单
        alipayprepayresponse alipayprepayresponse = alipayclient.prepay(
                alipayprepayrequest.builder().orderno(prepayrequest.getorderno()).amount(neworderpayrecord.getamount()).build()
        );
        if (!"success".equals(alipayprepayresponse.getresult())) {
            feishuservice.sendmessage("通道预下单失败 orderno:%s", prepayrequest.getorderno());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5319997", "通道预下单失败");
        }
        response.setpayno(alipayprepayresponse.getpayno());
        return response;
    }

    /**
     * 计算优惠后的金额
     */
    private long calcrealamount(long originamount, couponresponse coupon) {
        if (coupon != null && coupon.getdiscount() > 0 && originamount > coupon.getdiscount()) {
            return numberutils.max(0l, originamount - coupon.getdiscount());
        }
        return originamount;
    }
}

针对上面这个支付预下单的方法,很多开发人员可能习惯于像下面这样写“单元测试”,构造一下入参,然后调用被测方法,最后打印一下结果: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springboottest(classes = application.class)
public class payservicetest {

    @autowired
    private payservice pay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 {
        prepayrequest prepayrequest = prepayrequest.builder().orderno("123").amount(100l).build();
        prepayresponse prepayresponse = payservice.prepay(prepayrequest);
        system.out.println(prepayresponse);
    }
}

但这是单元测试吗?

在被测方法中,需要查询数据库(查询、保存数据),需要调用营销系统接口查询优惠券信息,需要调用支付通道预下单接口,如果内部系统是微服务调用,还要起注册中心…… 这个“单元”是不是有点大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行单元测试的时候,因为会启动整个spring容器,连接配置中心、注册中心,连接数据库,初始化redis配置等等,所以测试一个方法会很慢很慢;还可能因为数据库没连上,或者营销系统挂了,或者通道接口返回“fail”,单测运行就直接报错了;即使这些所依赖的环境都没问题,如果要测试有优惠券的情况,还要在营销系统中新增优惠券信息,等等。这些限制条件极大影响了测试效率。

真正的单元测试应当独立于外部环境,具有隔离性,应尽量避免其他类或系统的副作用影响。单元测试的目标是一小段代码,例如方法或类,应该只关注被测代码的核心逻辑。外部依赖关系(那些不容易构造的环境或需要灵活返回预期结果的依赖)应从单元测试中移除,改为由测试框架创建的 mock 对象来替换依赖对象。一个对象被 mock 后,在执行测试时不会调用其真实方法逻辑。例如,通过 mockito 框架 mock 的对象,实际上是根据插桩,为真实对象创建了一个代理。运行单元测试时,调用的是代理对象的方法。

举例来说,如果对 orderpayrecordmapper、marketingservice、alipayclient 进行 mock,那么在执行 payservice.prepay() 时,执行到这些 mock 对象的方法时,并不会真正去操作数据库、通过 rpc 调用远程服务、通过 http 调用第三方通道,而是根据插桩返回预期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使用 mock 对象,可以确保测试的独立性、确定性和高效性,从而更好地验证代码的正确性和可靠性。mock 对象不仅提高了测试的执行速度,还保证了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使其能够在各种环境中重复执行。

2. 为什么要写单元测试?


验证代码正确性,简便地模拟各种场景。 单元测试能够验证代码的基本功能是否按预期工作。每个小的代码片段(如函数或方法)的逻辑是否正确无误。程序运行的 bug 往往出现在一些边界条件、异常情况下,比如网络超时等,在集成环境中模拟这些异常情况都比较困难,通过单元测试可以方便地模拟各种情况。

保证重构后代码的正确性。 重构是开发中的家常便饭,但每次改动都可能带来未知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不敢修改(重构)老代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知道影响范围,担心影响其他逻辑。有了完善的单元测试,重构之后运行一下单测就能迅速验证功能是否依旧正常,极大降低了引入新bug的风险。

阅读单元测试能帮助我们快速熟悉代码。 良好的单元测试,可以作为一个类/方法的“文档”,未来开发人员变更,通过一个方法的单元测试,可以知道指定输入对应的预期输出是什么,不需要深入的阅读代码,便能知道这个方法大概实现了什么功能,有哪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等等。

单元测试成本很低,有利于集成测试进行,提高效率。 编写单元测试虽然会花费大量精力,但是一旦完成了单元测试的工作,很多基础的bug将会被发现,并且修复这些bug的成本很低(比如开发阶段在本地及时发现、修复这些bug,不用等部署到dev/test等环境运行时遇到某个bug,还得在本地修改,再重新部署到dev/test环境复测……) 。

经过单元测试的对象(接口、函数等)可靠性会得到保证,在将来的系统集成中,可以极大减少在一些简单的bug上花费的时间(比如空指针异常、数组下标越界、代码执行分支和预期不符等),从而可以把精力放在系统交互和全局的功能实现相关的测试上。

capers jones 在《applied software measurement : global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中有一张图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在软件生命周期中,bug产生的概率、bug被发现的概率、bug被修复的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这个图中可以发现,bug发现的越晚,修复它的成本就越高。在开发阶段是产生bug概率最高的时候,在开发阶段也是修复bug成本最低的时候,如果暂时抛开tdd不谈,单元测试是性价比最高的测试。

3. 编写单元测试


3.1 单元测试的范围是什么?

一般推荐优先对核心业务逻辑代码、有复杂计算(比如金融、支付业务比较重要的计算)、复用性代码(如比较重要的工具类)等进行单元测试。

3.2 什么时候编写单元测试?

  • 在编写代码之前
    测试驱动开发(tdd,test-driven development)是一种开发方法,要求在编写实际代码之前先编写单元测试,优点是可以确保每一行代码都有相应的测试覆盖,从而提高代码质量和稳定性。

  • 在实现功能代码的同时
    如果没有采用 tdd 方法,可以在实现功能代码的同时编写单元测试。这种方法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及时发现和修复代码中的问题。

  • 在修复 bug 之前
    在修复 bug 之前,先编写一个能重现该 bug 的单元测试,然后修复代码使该测试通过。这可以确保 bug 被修复,并且防止以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 在重构代码之前
    在重构代码之前,先编写单元测试来验证当前代码的行为,然后进行重构。这样可以确保重构不会引入新的错误,并且功能保持不变。

  • 在添加新功能之前
    在添加新功能之前,编写单元测试可以确保新功能的正确性,并且不会破坏现有功能。

3.3 通过junit和mockito编写单元测试

junit是java中最流行的测试框架,目前主流的mock工具有mockito、spock、jmockit、powermock、easymock等, mockito的语法简介,易上手,使用者众多,因此我们选择使用junit来写单元测试,使用mockito来mock对象。

一般写单元测试的步骤为:构造被测方法入参 -> 对依赖插桩 -> 执行被测方法 -> 断言

junit基础用法

maven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12</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用一个@test注解就能定义一个方法为测试方法,用assert进行断言:

import org.junit.assert;
import org.junit.test;

public class junit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fact() {
        int calcresult=math.addexact(1,1);
        assert.assertequals(2, calcresult);
    }
}

junit大家很熟悉,这里不再赘述。更多junit的使用,比如rule、timeout,junit5中的参数化测试等等,可以参考官方文档,文档中有很多demo供参考:

junit4: https://junit.org/junit4/ 或者 https://github.com/junit-team/junit4/wiki/

junit5: https://junit.org/junit5/docs/current/user-guide/

mockito基础用法

这里只列举一下mockito常见的用法,在项目中有其他场景可以参考mockito官方文档https://javadoc.io/static/org.mockito/mockito-core/4.5.1/org/mockito/mockito.html

maven依赖(spring-boot-starter-test已经包含mockito-core,如果已经引了spring-boot-starter-test就不需要再引mockito-core了,另外mockito-inline是在mock静态方法的时候需要使用):

<dependency>
    <groupid>org.mockito</groupid>
    <artifactid>mockito-core</artifactid>
    <version>4.5.1</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mockito</groupid>
    <artifactid>mockito-inline</artifactid>
    <version>4.5.1</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1)mockito中的mock对象

在 mockito 中,主要有三种对象类型,分别由 @injectmocks、@mock 和 @spy 注解来定义:

  • @injectmocks:用于被测试的类。mockito 会通过反射创建这个类的实例(类似于 spring 容器为 @component 修饰的类创建实例)。如果该实例有依赖,mockito 会自动将标记为 @mock 或 @spy 的对象注入到这个实例中。单元测试执行时,会真正执行这个实例的方法。
  • @mock:用于需要被 mock 的依赖(类或接口)。mockito 会通过字节码生成框架(bytebuddy)为其创建代理对象。单元测试执行时,不会调用真正的方法,而是根据插桩返回预期的结果。
  • @spy:用于部分模拟的对象。spy 对象既可以调用真实对象的方法,也可以模拟其行为。默认情况下,调用的是实际对象的方法;当对其插桩后,调用的是模拟后的行为。

简而言之,用 @injectmocks 来修饰被测试的类(只能是类,不能是接口),用 @mock 或 @spy 来修饰需要 mock 的对象(类或接口都行)。

(2)写单元测试时,就不能用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和 @springboottest(classes = application.class) 了,因为我们不需要真正初始化所依赖的对象,也就不需要加载spring应用上下文。

在单元测试类上添加@runwith(mockitojunitrunner.class)注解,用来初始化mockito,自动注入mock对象等,比如要对上面payservice类写单元测试:

@runwith(mockitojunitrunner.class)
public class payservicetest {

    @injectmocks
    private payservice payservice;

    @mock
    private orderpayrecordmapper orderpayrecordmapper;

    @mock
    private marketingservice marketing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prepaysuccess() {
        // 单元测试内容
    }
}

(3)对mock对象的非静态方法插桩,比如:

假设当通过orderpayrecordmapper.getbyorderno(string orderno)查询订单号为80984234938472的支付订单时,返回null;

假设当通过marketingservice.querycoupon(couponrequest request)查询优惠券时,返回null;

可以这样写:

@runwith(mockitojunitrunner.class)
public class payservicetest {

    @injectmocks
    private payservice payservice;

    @mock
    private orderpayrecordmapper orderpayrecordmapper;

    @mock
    private marketingservice marketing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testprepaysuccess() {
        prepayrequest prepayrequest = prepayrequest.builder().orderno("80984234938472").amount(100l).build();
        // 插桩 假设是第一次下单,数据库中还没有相同订单号的支付记录(执行到orderpayrecordmapper.getbyorderno时,不会真正查数据库,会直接返回null)
        mockito.when(orderpayrecordmapper.getbyorderno(prepayrequest.getorderno())).thenreturn(null);
        // 插桩 假设没有优惠券(执行到marketingservice.querycoupon时,不会真正调营销系统接口,会直接返回null)
        mockito.when(marketingservice.querycoupon(mockito.any())).thenreturn(response.buildsuccess(null));
        // 执行被测方法
        prepayresponse prepayresponse = payservice.prepay(prepayrequest);
        // 断言
        assert.assertnotnull(prepayresponse);
        assert.assertnotnull(prepayresponse.getpayno());
    }
}

(4)参数匹配,上面在对orderpayrecordmapper.getbyorderno()进行插桩时,方法入参可以传真实的,也可以传任意值,比如对marketingservice.querycoupon()进行插桩时,方法入参传的mockito.any()表示参数为任意值的时候都返回thenreturn()指定的结果。此外,还有mockito.any(class type)、mockito.anystring()、mockito.anylong()……

(5)上面例子中支付通道预下单接口是通过一个静态方法alipayclient.prepay()来调用的,mockito3.4.0之后支持对静态方法打桩(需要依赖mockito-inline):

@test
public void testprepaysuccess() {
   prepayrequest prepayrequest = prepayrequest.builder().orderno("80984234938472").amount(100l).build();
   mockito.when(orderpayrecordmapper.getbyorderno(prepayrequest.getorderno())).thenreturn(null);
   mockito.when(marketingservice.querycoupon(mockito.any())).thenreturn(response.buildsuccess(null));
   // 插桩 假设调用支付通道预下单接口返回成功
   mockedstatic<alipayclient> alipayclientmockedstatic = mockito.mockstatic(alipayclient.class);
   alipayclientmockedstatic.when(() -> alipayclient.prepay(mockito.any())).thenreturn(
       alipayprepayresponse.builder().payno("123").result("success").build()
   );
   // 执行被测方法
   prepayresponse prepayresponse = payservice.prepay(prepayrequest);
   // 断言
   assert.assertnotnull(prepayresponse);
   assert.assertnotnull(prepayresponse.getpayno());
   // 注意mock的静态对象使用完毕要调用close()来释放,或者用try-with-resources方式
   alipayclientmockedstatic.close();
}

注意为了保证测试隔离性、避免内存泄漏,mock的静态对象使用完毕要调用close()来释放,或者用try-with-resources方式来释放,也可以在@before中初始化(junit5中是@beforeeach),在@after中释放(junit5中是@aftereach):

private mockedstatic<alipayclient> alipayclientmockedstatic;

@before
public void setup() {
	alipayclientmockedstatic = mockito.mockstatic(alipayclient.class);
}

@after
public void teardown() {
	alipayclientmockedstatic.close();
}

@test
public void testprepaysuccess() {
    prepayrequest prepayrequest = prepayrequest.builder().orderno("80984234938472").amount(100l).build();
    mockito.when(orderpayrecordmapper.getbyorderno(prepayrequest.getorderno())).thenreturn(null);
    mockito.when(marketingservice.querycoupon(mockito.any())).thenreturn(response.buildsuccess(null));
    // 插桩 假设调用支付通道预下单接口返回成功
    alipayclientmockedstatic.when(() -> alipayclient.prepay(mockito.any())).thenreturn(
        alipayprepayresponse.builder().payno("123").result("success").build()
    );
    // 执行被测方法
    prepayresponse prepayresponse = payservice.prepay(prepayrequest);
    // 断言
    assert.assertnotnull(prepayresponse);
    assert.assertnotnull(prepayresponse.getpayno());
}

(6)验证方法执行,对于一些有返回值的方法,可以通过断言来进行预期判断,对于一些没有返回值的void方法,可以通过verify来验证这个方法是否执行(成功),比如在上面例子中,验证feishuservice.sendmessage()这个方法是否被成功执行:

mockito.verify(feishuservice).sendmessage(mockito.any()); // 验证feishuservice.sendmessage()方法成功执行了1次
mockito.verify(feishuservice,mockito.times(2)).sendmessage(mockito.any()); // 验证feishuservice.sendmessage()方法成功执行了2次

(7)异常断言,当预期某个分支会抛异常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

① 通过自定义方式:

@test
public void testprepaytimeout{
    try {
        payservice.prepay();
        assert.fail();
    } catch (exception e) {
        assert.asserttrue(e instanceof timeoutexception);
        assert.assertequals("超时啦",e.getmessage());
    }
}

② 通过mockito的方式,当判定某个分支是否抛异常时,可以通过@rule来定义异常断言,比如

@rule
public expectedexception thrown = expectedexception.none();
@test
public void testprepaytimeout{
    thrown.expect(timeoutexception.class); // 当执行payservice.prepare()时,预期抛出timeoutexception异常
    thrown.expectmessage("超时啦");         // 当执行payservice.prepare()时,预期抛出异常message是"超时啦"
    payservice.prepay();
}

③ 通过junit的方式,如果只对指定的异常类做断言,junit中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直接在@test注解上定义预期的异常:

@test(expected = timeoutexception.class)
public void testprepaytimeout{
    payservice.prepay();
}

(8)private方法如何测试?一般private方法不建议进行单元测试,可以在测public方法的时候来测。当然也可以通过spring-test测试私有方法,通过reflectiontestutils.invokemethod调用被测方法:

prepayresponse prepayresponse= reflectiontestutils.invokemethod(payservice, "prepay", prepayrequest);

3.4 人工写单元测试太累?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个项目中,能坚持写单元测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能开发人员没有写单元测试的习惯,或者由于赶业务而没有时间去写,或者是在项目后期为代码编写单元测试工作量巨大,觉得编写单元测试浪费时间,总之有很多理由导致坚持不下去。

所以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为我们自动生成单元测试,比如idea中有一些专门用来生成单元测试的插件比如testme、squaretest、jcode5等,也可以利用ai插件比如通义灵码来生成单元测试。具体用什么,哪个好用,看个人习惯。不够有些工具自动生成的单元测试,可能参数什么的不符合要求,或者运行不通过,需要重新调整一下才可以。

4. 单元测试覆盖率检测


测试的时候,我们常常关心,是否所有代码都测试到了,这个指标就叫做“代码覆盖率”(code coverage),代码覆盖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代码中哪些部分被测试覆盖,哪些部分可能存在风险。通常我们关注的覆盖率有几个测量维度:

  • 类覆盖率:测试用例覆盖的类的百分比。
  • 方法覆盖率:测试用例覆盖的方法的百分比。
  • 行覆盖率:测试用例执行的代码行数占总行数的百分比。
  • 分支覆盖率:代码中每个条件分支(如 if-else 语句)被测试用例执行的情况。
  • 指令覆盖率:测试用例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占总指令数的百分比。

jacoco是一款比较强大的单测覆盖率检测工具,idea中已经集成了jacoco单元测试覆盖率检测,也可以通过它的maven插件来检测,在jenkins等持续集成平台上打包部署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检测(原理也是执行maven插件)。

4.1 通过idea中集成的jacoco检测单元测试覆盖率

在idea右上configuration -> edi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odify options -> specify alternative coverage runn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在code coverage那就能选择jacoco了(默认是ide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好之后,运行覆盖率检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就能检测当前单元测试对被测代码的覆盖率了,在右边栏coverage里就是单元测试覆盖率结果,有类覆盖率、方法覆盖率、行覆盖率、分支覆盖率,双击类名,可以看到代码左边有不同颜色的标识,默认绿色表示完全覆盖,黄色表示部分覆盖,红色表示未覆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使用jacoco的maven插件进行单测覆盖率检测

如果是简单的maven项目,直接在pom文件中添加下面两个插件:

<plugin>
    <groupid>org.apache.maven.plugins</groupid>
    <artifactid>maven-surefire-plugin</artifactid>
    <version>2.18.1</version>
    <configuration>
        <skiptests>false</skiptests>
        <testfailureignore>true</testfailureignore>
        <argline>${jacocoargline}</argline>
    </configuration>
</plugin>
<plugin>
    <groupid>org.jacoco</groupid>
    <artifactid>jacoco-maven-plugin</artifactid>
    <version>0.8.6</version>
    <executions>
        <execution>
            <goals>
                <goal>prepare-agent</goal>
            </goals>
            <configuration>
                <propertyname>jacocoargline</propertyname>
            </configuration>
        </execution>
        <execution>
            <id>report</id>
            <phase>test</phase>
            <goals>
                <goal>report</goal>
            </goals>
        </execution>
    </executions>
</plugin>

如果是maven父子项目,可以在父项目添加上面两个插件(可以检测所有子项目代码的覆盖率),jacoco只能针对每个maven子项目生成单独的覆盖率报告,如果想要把生成的报告聚合在一起,可以找一个maven子模块来做报告聚合(比如我们可以让***-starter子项目来做报告聚合),需要保证两点:1 做报告聚合的模块需要添加对应报告模块的maven依赖;2 在***-starter子项目的pom文件中添加如下插件(还可以通过exclude标签来禁止对某个包、类等生成单测覆盖率):

<plugin>
    <groupid>org.jacoco</groupid>
    <artifactid>jacoco-maven-plugin</artifactid>
    <version>0.8.6</version>
    <configuration>
        <excludes>
            <exclude>
                **/com/danny/test/mapper/**
            </exclude>
        </excludes>
    </configuration>
    <executions>
        <execution>
            <id>my-report</id>
            <phase>test</phase>
            <goals>
                <goal>report-aggregate</goal>
            </goals>
            <configuration>
                <excludes>
                    <exclude></exclude>
                </excludes>
            </configuration>
        </execution>
    </executions>
</plugin>

写完单元测试,执行 mvn clean test 后,maven单模块项目会在 target\site\jacoco、聚合项目会在 target\site\jacoco-aggregate 目录生成单元测试覆盖率报告,打开index.html就可以看到整个项目、某个包、类的单测覆盖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个指标的含义:

  • instructions:java 字节指令的覆盖率
  • branches:分支覆盖率
  • cxty(cyclomatic complexity):圈复杂度,jacoco 会为每一个非抽象方法计算圈复杂度,圈复杂度的值表示在一个方法里面所有可能路径的最小数目,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覆盖所有路径,所需要执行单元测试数量,圈复杂度大说明程序代码可能质量低且难于测试和维护。
  • lines: 行覆盖率,只要本行有一条指令被执行,则本行则被标记为被执行。
  • methods: 方法覆盖率,任何非抽象的方法,只要有一条指令被执行,则该方法被计为被执行。
  • classes: 类覆盖率,所有类,包括接口,只要其中有一个方法被执行,则标记为被执行(构造函数和静态初始化块也算作方法)。

点进去某个被检测的项目 -> 包 -> 类,可以看到代码中具体哪个方法、哪一行没有覆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最左边可以看到有不同颜色(红、黄、绿)的小钻石,每行代码还可能有不同颜色(红、黄、绿)的背景。

其中钻石代表分支覆盖情况:

  • 红色钻石:当前行所有的分支都没有被覆盖

  • 黄色钻石:当前行只有部分分支被覆盖(鼠标放上去可以查看详情)

  • 绿色钻石:当前行所有分支都被覆盖

背景代表指令覆盖情况:

  • 红色背景:当前行没有任何指令被执行

  • 黄色背景:当前行只有部分指令被执行,这里解释下

  • 绿色背景:当前行所有指令都被执行

通过单元测试覆盖率,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某个类、某个方法、某行代码、某个分支等是否被覆盖,从而能够促使开发人员更高效地完善单元测试。

那单元测试覆盖率达到多少才算合理呢?答案是并没有明确的要求,70%-80%的覆盖率已经足够优秀,能够有效发现和避免大多数问题。不需要一味追求100%的覆盖率。

然而,部分公司团队可能是为了保证代码的严谨性,或者是“领导要求”,对单元测试覆盖率要求很高(甚至要求达到100%),这种做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并不可取,原因有:

  • 边际效应递减:在覆盖率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增加覆盖率的边际效应会递减。换句话说,达到80%的覆盖率和达到100%的覆盖率所付出的努力和资源差别巨大,而带来的质量提升却有限。

  • 实际价值有限:为了达到100%的覆盖率,开发人员可能会编写大量低质量、仅为了覆盖率的测试。这些测试不仅无法提高代码质量,还可能增加维护负担,降低开发效率。

  • 时间和成本:编写和维护高覆盖率的单元测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权衡项目进度和代码质量,合理分配资源,而不是一味追求高覆盖率。

最后:单元测试覆盖率只能代表你测试过哪些代码,不能代表你是否测试好这些代码!不能盲目追求代码覆盖率,而应该想办法设计更有效的案单测用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