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代码示例
首先,为了简化,我们让服务层就是简单的类,然后使用id查找用户,这个和之前测试userservice接口不太一样哦:
-
@service
-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
-
@autowired
-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
-
public user getuserbyid(long id) {
-
return userrepository.findbyid(id).orelse(null);
-
}
-
}
现在,我们要模拟userrepository的行为,使其在尝试获取用户时引发一个异常。这里我们使用mockito进行模拟:
-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
@springboottest
-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
-
//之前我们是定义了一个userservice接口,现在简化成userservice类了哈
-
@injectmocks
-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
@mock
-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
-
@before
-
public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
mockitoannotations.initmocks(this);
-
}
-
-
//重点,后文详解!
-
@test(expected =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class)
-
public void testgetuserbyidwithdberror() {
-
when(userrepository.findbyid(anylong())).thenthrow(new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database connection failed!"));
-
-
userservice.getuserbyid(1l);
-
}
-
}
-
-
//重点,后文详解!
-
class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 extends runtimeexception {
-
public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
super(message);
-
}
-
}
在上述测试中,我们模拟了userrepository.findbyid()方法,使其抛出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异常。然后,我们在测试方法上使用@test(expected =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class)来表示我们期望该方法引发此异常。
这样,如果getuserbyid方法在遇到此异常时没有正确处理,测试将失败。这确保了即使在面对意外的数据库问题时,我们的代码仍能按预期的方式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按预期抛出异常)。
到底在模拟什么?到底在测试什么?
下面,我们进一步说明:
1. 测试目标:这个测试的目标是确保当userrepository.findbyid()方法抛出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异常时,userservice.getuserbyid()方法也会抛出同样的异常。
2. 模拟异常:在这行代码中,我们指定了当userrepository.findbyid()被调用时,它应该抛出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异常。
when(userrepository.findbyid(anylong())).thenthrow(new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database connection failed!"));
3. 调用service方法:接下来,我们调用了userservice.getuserbyid(1l)。我们期望它在内部调用userrepository.findbyid()(这在实际的userservice实现中应该是这样的)。因此,由于我们已经模拟了userrepository.findbyid()来抛出异常,所以userservice.getuserbyid()也应该会抛出这个异常。
4. 验证异常:@test(expected =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class)注解表示我们期望这个测试方法在执行时会抛出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异常。如果这个方法执行完并没有抛出这个异常,那么测试将会失败。
5. 测试的目的:这个测试的目的并不是检查userrepository.findbyid()本身是否真的会抛出异常,而是检查当它抛出异常时,userservice.getuserbyid()是否会正确地传递这个异常。这可以帮助我们确保userservice在处理异常时的行为是正确的。其实本质上来说,抛出异常和预期值的测试逻辑几乎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给定下层值,验证上层代码关系。
综上所述,这个测试确保了当底层userrepository出现数据库连接错误时,上层的userservice可以正确地传递这个错误。这对于后续的异常处理很重要,例如:在controller层将这个异常转化为一个友好的错误消息返回给用户。
什么时候测试失败?
在正常情况下,只要service层确实调用了repository的方法,并且repository的方法抛出了runtimeexception(或其子类),那么service层的调用方法也应该会收到并进一步抛出这个异常。
但是,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测试不通过:
异常被吞没:如果service层调用了repository的方法,但内部捕获了该异常并没有重新抛出,那么测试就会失败。例如:
-
public user getuserbyid(long id) {
-
try {
-
return userrepository.findbyid(id);
-
} catch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 e) {
-
// 异常被吞没了
-
return null;
-
}
-
}
调用的方法不正确:如果service层没有调用预期的repository方法,而是调用了其他方法,或者完全没有调用,那么模拟的异常就不会被触发,导致测试失败。
模拟的不正确:如果在测试中模拟的方法或参数与实际调用的方法或参数不匹配,那么模拟的异常也不会被触发。例如,如果service实际上是这样调用的:userrepository.findbyid(2l),但我们的模拟是这样的:when(userrepository.findbyid(1l))...,那么异常就不会被触发。
其他未预料到的异常:有时可能会有其他的未被预料到的异常被抛出,这也会导致测试失败。
因此,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如果repository层方法抛出了异常,service层应该也会抛出,但还是存在一些情况导致测试不通过,这也是进行此类测试的原因。
exception 异常类定义
-
class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 extends runtimeexception {
-
public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
super(message);
-
}
-
}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是一个自定义的异常类。在 java中,异常是用来表示程序运行中的问题或异常情况的对象。当某些问题发生时,通常会抛出(throw)一个异常。
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继承自runtimeexception的新异常类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runtimeexception是java中所有非检查型异常的基类。所谓“非检查型”是指编译器不强制我们捕获或声明它。这与exception(检查型异常)相对。
关于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类的解释:
1. class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 extends runtimeexception - 这表示我们正在定义一个名为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的新类,该类是runtimeexception的子类。这意味着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继承了runtimeexception的所有特性。
2. public 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这是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类的构造方法。当我们创建databaseconnectionexception的新实例时,可以传递一个消息字符串给这个构造函数。
3. super(message); - 这行代码调用了父类(runtimeexception)的构造方法,并将message传递给它。这样,当异常被抛出并捕获时,我们可以获取并显示这个消息。
这种自定义异常,通常在我们希望为特定的错误情况定义更具描述性的异常名时使用,或者当我们想为特定的异常情况添加更多上下文信息时使用,信息越多,测试反馈的效果越好,所以一般使用自定义异常,继承runtimeexception!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建议使用runtimeexception?
runtimeexception 使用意义
使用runtimeexception(非检查型异常)还是exception(检查型异常)来自定义数据库异常(或其他异常)是一个设计决策,并且这两者在java中有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下面是一些选择使用runtimeexception的原因:
1. 不需要显式处理:当方法中抛出非检查型异常时,调用该方法的代码不需要显式地处理异常(即不需要使用try-catch或在方法签名中使用throws)。这使得代码更简洁,更易读。
2. 表示编程错误:非检查型异常通常用于表示编程错误,例如空指针异常、数组越界等。对于某些数据库异常,如配置错误,这可能是一个编程错误,因此使用runtimeexception可能更合适。
3. 强制开发者考虑异常处理策略:使用检查型异常会强制调用者处理异常,这可能会导致过多的try-catch块并使代码复杂化。而使用非检查型异常,开发者可以选择在何处处理异常,这通常会导致更好、更集中的异常处理策略。
4. 与现有框架兼容:许多现代java框架,如spring,倾向于使用非检查型异常,因为它们认为异常应该在应用程序的高层(如controller或service)中统一处理。
5. 灵活性:有时,在开发过程的后期,可能会发现某些异常不再是关键的,不需要强制处理。对于非检查型异常,这意味着不需要修改方法签名或调用代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总是应该选择非检查型异常。有时,如果你希望调用者必须处理某个特定的异常,使用检查型异常可能更合适。选择使用哪种异常是基于特定上下文和需求的决策。但在许多现代java应用程序中,倾向于使用runtimeexception因为它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简洁性。
总结
模拟异常的目的
·验证代码在遇到异常时是否有正确的响应,例如是否抛出了预期的异常。
· 确保代码在异常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预期的状态或行为。
· 单元测试通常关注隔离性,因此模拟异常可以确保在不涉及实际外部依赖的情况下,模拟各种可能的场景。
真正的数据库异常是不是runtime异常
在java中,数据库操作可能会抛出多种异常。其中,sqlexception 是一个受检异常(checked exception)。
但在很多现代的框架中(如spring),这些受检异常通常会被转换成运行时异常(runtime exceptions),这样可以使代码更为简洁,避免了过多的try-catch块。
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礼尚往来总是要有的,虽然不是什么很值钱的东西,如果你用得到的话可以直接拿走:
这些资料,对于【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上万个测试工程师们走过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小卡片领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