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科技>硬件教程>电源散热 > RGB灯效的探索者 先马璃光1号机箱详细测评揭晓

RGB灯效的探索者 先马璃光1号机箱详细测评揭晓

2018年06月26日 电源散热 我要评论
RGB灯效的探索者 先马璃光1号机箱详细测评揭晓一些玩家会以加装灯条的方式让自己的主机变得更为流光溢彩,而大部分主机的灯效由风扇、灯条和其余硬件完成,那么有没有可以自主发出RGB灯效的机箱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就给大家带... 18-06-26

近年来兴起的rgb灯效表现正逐渐地成为衡量整机外观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些玩家会以加装灯条的方式让自己的主机变得更为流光溢彩,而大部分主机的灯效由风扇、灯条和其余硬件完成,那么有没有可以自主发出rgb灯效的机箱呢?答案是肯定的。作为先马璃光系列机箱里面最先面世的璃光1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带来的评测机箱,最大卖点就是其外箱体上内嵌的rgb灯条,以及兼顾对称设计的个性化外观。

我们可以在璃光1号上看到现在主流机箱的“标配”:全透的钢化玻璃侧板、独立的电源舱;同时还有创新的地方:外箱体上内嵌4根竖直平行的rgb灯条、前面板及顶板散热孔处隐藏式的防尘绵等。这次评测用的璃光1号机箱是黑色版——与在售的版本一致,随后先马还会推出璃光1号的白色版。

外观:有个性的前面板

璃光1号在外观上最有个性的地方应是那凹凸有致的前面板了,从下往上向外倾斜的设计,个性的同时也不会显得太过火——静置的黑色机箱有着几分低调闲适的味道,胡里花俏的事交予rgb灯条吧。相对显小的机箱无论放在桌面还是桌下都可以,但机箱的i/o设计在顶板前端,放在桌下使用更顺手。

先马璃光1号是标准的atx型中塔箱,6.6kg的机箱重量中规中矩;179cm的cpu散热器限高甚至可以尝试安装高塔风冷——实际上也是推荐风冷散热装机的,具体原因我们后面再说;而长达370mm的显卡和220mm的电源限长容纳市面上的主流产品根本不是问题,总的来说其硬件兼容性可圈可点。

细节:贯彻对称的设计

前文提过,璃光1号的i/o位于顶板前端,相对来讲更适合把机箱放到桌下使用。除却主流机箱i/o标配的usb 3.0*2、usb 2.0*2和3.5mm音频接口*2外,开机键、重启键和rgb灯效控制键一应俱全——但重启键显得有点小,位于开机键的左侧;整个i/o设计有种对称的美感,通电点亮后会有蓝色的灯光映在开机键上。

因为i/o的对称式设计,导致重启键太小了——仅跟hdd指示灯一样大,需要牙签一类物品的帮助才能按下去,防误触的同时日常实用性有所降低。位于音频3.5mm插孔的左边是rgb灯效调控按钮,轻点切换灯效/长按关闭灯效;右边则是空置了的风扇调速键位。前面板和顶板的两侧也是对称式设计,细条型散热孔遍布其上,内里有着隐藏式的防尘绵。

位于背舱中间的灯条控制器,默认已经接好线

机箱rgb灯条需电源d口支援

结构:成熟的atx-ii

璃光1号的内部结构可以用成熟来形容——因为它使用了先马的atx-ii机箱结构,历经数代面市产品的检验,内里构造已经没有什么槽点可言了。黑化的五金构造,一体式的电源、硬盘隔离舱——因此主舱在容纳atx主板的同时还有着富裕的纵向空间;较为可惜的是,璃光1号只能装载各2个3.5/2.5寸硬盘。

璃光1号的顶板及前面板都是可拆卸的,顶端、前置风扇的安装都需要在拆卸顶板、前面板后进行;拆卸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机箱i/o、灯条和连接灯条控制器线材的整理,小心大力出奇迹。

背舱视角,线材略显凌乱

3.5寸硬盘位

2.5寸硬盘位,正反面安装均可

前面板可拆卸

2根灯条的线材

顶板可拆卸

i/o、灯条线材

拆了前面板及顶板后

剩一个空架子

各板材厚度实测:

钢化玻璃侧板厚度实测为3.88mm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