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手机>品牌>小米 > 小米手环10值得买吗? 一文讲透从屏幕到续航的变化

小米手环10值得买吗? 一文讲透从屏幕到续航的变化

2025年09月24日 小米 我要评论
转眼间,小米手环已经陪伴我们走过整整十一年了。是的,从最初那个只会计步的小玩意儿,到如今迎来第十代,它已经不只是个手环,更像是无数人运动生活中的一部分。要说小米是怎么在可穿戴市场站稳脚跟的?手环系列绝

转眼间,小米手环已经陪伴我们走过整整十一年了。是的,从最初那个只会计步的小玩意儿,到如今迎来第十代,它已经不只是个手环,更像是无数人运动生活中的一部分。

要说小米是怎么在可穿戴市场站稳脚跟的?手环系列绝对是功臣之一。当年正是靠着它,小米打开了智能穿戴这扇门。而直到今天,它依旧是市面上少有的“高性价比代表”——功能不输大牌,价格却亲民得多。

如今,第十代小米手环终于来了。小米这回没打无准备之仗,带来了一些明显的硬件升级。虽然起售价略微上涨了一些,但从整体来看,这波升级,明显是冲着“更好用”去的。

这次第十代小米手环最大的几个看点,其实都集中在屏幕和健康监测上了。屏幕嘛,尺寸稍微大了一点,亮度也提上去了,日常在阳光下看时间、看通知,清晰度确实更给力。而健康和运动追踪功能也更精准了,特别是睡眠、心率、步数这些常规项目,明显更懂你身体的“小心思”。

还有一个细节,小米悄悄把震动马达升级了。这意味着你戴在手上的每一次提醒,震感会更清晰,也更舒服。只不过,整体外观并没有太大变化。跟上代的 band 7 days 一样,依旧是那种熟悉的设计语言:椭圆鹅卵石形表盘,配上细长条的 amoled 屏。

屏幕方面,这次小米把尺寸拉到了 1.72 英寸,上一代还是 1.62 英寸。别看就多了 0.1 英寸,实际戴在手上,你会发现屏占比更高了,操作空间也宽敞了些,看消息或者点功能,不那么“挤”了。

那问题来了:加了这几个升级点,新定价是不是还值?接下来我们就慢慢聊聊。

这次小米在边框上也下了点功夫,四边只留了窄窄的 2 毫米,而且做到了对称,整体看起来更精致,视觉观感也更“高级”了一点。

另一个让我感受到诚意的升级,是屏幕亮度。band 10 这次把峰值亮度提升到了 1500 尼特,相比上一代的 1200 尼特,提升相当明显。这个数值在手环里算是“顶格水平”了。尤其是夏天,出门太阳毒辣的时候,抬腕就能看清信息,不用再眯着眼对着屏幕瞎猜。

而且,它还保留了自动亮度调节功能——在我们这几天的实测中,响应速度还不错,亮度调整得比较自然,不突兀。再加上支持常亮显示(aod),当你只是想看看时间,不用点亮屏幕,轻轻一瞥就能看到,这种细节体验是真的贴心。

我们这次上手的是陶瓷版的 band 10,说实话,这种材质在手环里还真不常见。虽然小米以前也玩过陶瓷,不过这还是头一次把陶瓷手环推向全球市场,算是一个不小的动作。

整只手环的侧边用上了陶瓷框,第一眼看上去确实有点“不一样”的质感,那种温润的细腻手感是金属和塑料给不了的,戴在手上也更显档次。

不过底部,也就是贴合皮肤、传感器所在的位置,小米还是用了塑料。这么做我觉得也合理,一方面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佩戴的舒适性和信号的稳定性。陶瓷虽然好看,但贴皮肤久了可能会发闷,用塑料反倒更实用一些。

陶瓷版的小米 band 10,这外观真的是有点“高冷气质”。通体白色,光滑细腻,第一眼看上去,真的有点像星战里的白兵盔甲——那种未来感、整洁感,非常抓眼球。

不过啊,漂亮是漂亮,拿在手里你也能立刻感觉到:这货比以前的手环,沉了一圈。我们手上这款陶瓷版,单是手环主体就有 26 克,加上那条氟橡胶表带,总重量冲到了 44 克。对比之下,普通版 band 10 用的是金属外壳,光是主体也就 16 克左右,差距不小。

话虽如此,但这点重量的增加,换来的是更强的质感。陶瓷壳摸起来滑润细腻,整体也更显档次,戴在手上会有一种“这不是个玩具,是件配饰”的感觉。对于追求质感和个性的人来说,确实值得多花那点重量。

这儿我得稍微“跑个题”,但这点实在是憋了好几代产品了,必须得说出来。

小米手环从大约第六代开始,就彻底取消了实体按键。这事儿看起来像是在追求简洁、科技感,但实际用下来,真的是让人挺抓狂的。之前我们就吐槽过,现在我再强调一遍:小米,你能不能把实体按键给我整回来?哪怕不是真正的按键,弄个电容式的“假按钮”也行啊!

目前唯一能“点亮”手环的方式就是——接上磁吸充电器。对,你没听错,哪怕你只是想重启一下设备,要是手边没带充电线,那你就只能干瞪眼。这种设计,在真正用起来的时候,远比你想象中要不方便。

更别提那套全靠滑动手势的导航系统。说实话,在理想状态下用着没毛病,可一旦手湿了,或者你戴着手套,滑动手势立刻就“罢工”。特别是在运动中或者洗完手后要看个消息,简直不方便啊。

所以,真的希望小米在手环 11 上,能好好考虑一下“人类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一个小小的返回键,可能就是体验质变的关键。

打开包装,其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盒子里的东西跟前几代小米手环差不多,没啥太大惊喜。标配还是那条熟悉的双针磁吸式充电线,说实话,这种专属接口虽然充得稳,但每次出门都得记得带上,挺考验记性。

另外还有一本快速上手指南,和一份保修卡,都是常规操作,基本也就看看个位置摆放和激活方式,用不上太多说明。

整体来说,包装内容很“简洁务实”,该有的都有,但也谈不上多贴心。

这次小米还带来一个挺有意思的小配件——一款珍珠链吊坠。说白了,它就是让你可以把 band 10 挂在脖子上,像项链一样佩戴。

如果你是那种对穿搭比较有要求的人,或者不太习惯一直把手环戴在手腕上,那这条吊坠可以说是个不错的“变身工具”。一瞬间,手环就从健身装备变成了一个时尚单品,兼顾功能与造型。

当然啦,这种设计肯定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但小米愿意在配件上玩点花样,也说明他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戴得好看”这件事了。毕竟,穿戴设备也要讲究“颜值正义”不是?

说到智能手环,大家最早对它的印象,无非就是“便宜、能记步、能看时间”——一款入门级的运动追踪小工具。但这几年啊,它们的进化速度其实比你想象得快,功能越来越全,体验也越来越接近智能手表。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手环再怎么升级,它毕竟还是手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所以,功能上总是会存在一些“天花板”,这点在小米 smart band 10 身上也能看得出来。

它在很多方面确实追了上来,但要说完全取代手表?现在还差着点意思。这不是缺点,而是产品定位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拿几百块的手环去要求几千块的体验,对吧?

先说说功能限制吧,band 10 没有扬声器,这意味着你只能收到来电提醒,但没法直接接听电话。屏幕尺寸决定了它没法装下键盘,也就没办法回复消息。再说国际版,这次小米不支持 nfc,也取消了 gps 芯片。

这就带来一个小尴尬:如果你喜欢跑步、骑行这些需要精准定位的运动,手环本身是不够用的,必须得带上手机,才能准确记录路线和数据。

硬件方面,band 10 用的是蓝牙 5.4 连接,连接稳定性还是不错的。它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光学心率和血氧监测,还有环境光感应器。今年还加了个电子罗盘,这算是个实用的小升级。不过说实话,我觉得如果能搭载专用 gps 接收器,那才真叫升级,毕竟现在跑步不带手机也能精准定位,这才是未来趋势。

这次 band 10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新功能,就是能把你运动时的心率数据,直接传输给第三方设备,比如自行车的速度表啥的。这样一来,骑车时也能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心跳情况,挺实用的。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