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cyber代币因上线韩国最大交易所upbit,价格从1.88美元暴力拉升至4.34美元,单日涨幅突破130%,交易量激增500%,市值一度冲破1.7亿美元。而就在同一日,项目方buildoncyber的一个多签钱包向币安转移174.4万枚cyber(价值618万美元),市场瞬间陷入对抛压的担忧。
这不是孤立事件——hyper登陆upbit与bithumb后24小时暴涨170%,story protocol代币ip上线即涨16%——韩国交易所仿佛拥有着点石成金的魔力。
韩国市场的独特基因,泡菜溢价的沃土
在韩国,加密货币已不只是投资工具,更成为年轻一代寻求阶层跃迁的“社会阶梯”。
upbit背靠韩国首富金凡秀的互联网帝国kakao集团,作为韩国首家政府批准的合规交易所,拥有890万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在总人口5200万的韩国渗透率高达17%。其与国民级应用kakao talk、kakao pay的深度整合,使交易如同聊天般便捷,构筑了巨大的流量护城河。
韩国前五大交易所(upbit、bithumb、coinone、korbit、gopax)日均交易额达145.9亿美元,相当于韩国综合股价指数交易量的两倍。这种流动性规模,使得韩国市场足以在短时间内推动代币价格独立于全球趋势。
20-30岁年轻投资者占比31%,取代30多岁群体成为最大投资人群。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koo jeong-woo指出:“韩国mz一代面临就业竞争激烈、工作不稳定和房价飙升的困境,加密货币成为阶级流动的唯一希望。”这种社会焦虑转化为高风险偏好,促使他们追逐新币种。
监管的严格筛选反而强化了头部效应。在《特别金融交易法》实施后,韩国上百家交易所中仅4家法币交易所(upbit、bithumb、coinone、korbit)完成合规化,大量用户被迫集中到头部平台。当upbit时隔半年于2023年10月上线sol、matic等币种时,nu单日暴涨近10倍——压抑的需求如洪水开闸。
上币效应数据全息图,暴涨背后的冷热交替
每当upbit宣布上线新币,韩国社群便称之为“석우절”(石宇节,取自upbit老板名字谐音),因为此时比特币常因资金转移而下跌。这种“卖 比 特币买新币”的行为模式,是泡菜溢价的直接动力。
cyber在2025年8月12日的表现堪称教科书案例:
- 价格轨迹:1.88美元→4.34美元(峰值涨幅130%)
- 交易量:24小时内从常态数千万美元飙升至7.33亿美元
- 市值:从8000万美元跃升至1.7亿美元峰值
这种行情不仅限于主流币种。2025年7月,迷因币hyper在upbit和bithumb双上架后,24小时内暴涨170%,市值翻倍至5500万美元。甚至连缺乏实际应用的trump(特朗普主题迷因币)上线upbit后也因韩元、btc、usdt三交易对同步开通而交易量激增。
但盛宴背后暗藏隐忧。根据韩国金融监督院数据,2018-2024年间五大交易所上市的1482种代币中,34.9%(517种)已被下架。更触目惊心的是:20%的代币存活不足一年,平均上市周期仅748天。digixdao(dgd)甚至只维持了77天便黯然退场。
泡菜溢价的本质,流动性的围城效应
2024年12月,layer2项目movement labs的代币move上演了经典一幕:
- upbit价格:2.6美元
- 币安价格:1.2美元
- 溢价率:150%
这种价差源于韩国交易所的封闭性套利环境。当move出现溢价时,okx、bitget等平台立即关闭提现功能,阻断搬砖通道。而韩国交易所要求实名认证银行账户,境外投资者几乎无法参与套利,导致溢价持续。
upbit占move全球交易量的10.88%,24小时交易额达13.6亿美元,成为最大交易平台。这种集中度使韩国市场形成价格高地,进一步强化“韩国价格”的独立性。
监管的刀刃,迷因币狂欢的休止符
2024年7月19日实施的《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成为分水岭。该法规定:无实质项目的迷因币需在海外大型交易所上市至少两年,方可在韩国交易。这直接导致交易所上币数量锐减:
- 2025年q1上币总数:71个
- q2:75个
- q3(法案实施后):45个(下降40%)
upbit的策略调整耐人寻味。法案生效后上架的mew、brett、pepe等迷因币均不满足两年要求,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已在bithumb提前上市。这种“跟随策略”实质是让bithumb承担首发审查风险。
更深层的监管压力来自上架责任。当韩国股市同期无一下市公司时,代币34.9%的下架率引发社会质疑。东国大学教授hwang seok-jin直言:“交易所收取费用却不履行审核义务,损失全由投资者承担”。
泡沫与机遇,韩国市场的双重启示
机构对“泡菜效应”的利用已形成套路。hyper暴涨时,社区指责“项目方借upbit上架将筹 码抛给韩国投资者”。而cyber项目方在upbit拉升当日向币安转移618万美元代币的操作,更暴露了内部人的套利意图。
溢价可持续性存疑。比特币在upbit创下1.2万美元“历史新高”时(约合1.2亿韩元),全球均价仅7万美元。这种脱离基本面的溢价终会回落——move在冲高2.6美元后次日便跌至0.9美元,较币安价格反而折价14%。
但其中仍蕴藏机遇。enlightify公司宣布斥资2000万美元分12个月定投cyber,看中的正是韩国市场带来的长期流动性溢价。cyber作为融合ai与社交的layer2项目,在upbit上线后触及500万用户,远超技术本身能触达的边界。
当movement labs的代币move在upbit以2.6美元开盘时(币安仅1.2美元),一名首尔大学生用全部兼职储蓄押注新币,期待复制前辈们“买公寓不用贷款”的暴富神话;同一时刻,项目方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代币转入交易所钱包。韩国交易所的光环既为项目注入黄金般的流动性,也成为投机者的完美掩护。随着《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落地,迷因币的狂欢正在降温,但深植于韩国社会的投机渴望,仍将在每一轮上币公告中寻找新的出口。
以上就是泡菜溢价探秘:upbit上币即暴涨背后的韩国狂热与隐忧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upbit交易所上币即暴涨的资料请关注代码网其它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