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拿支付系统相关的业务来举例。在支付系统中,我们需要记录每个账户的资金流水(记录用户a因为哪个操作扣了钱,因为哪个操作加了钱),这样我们才能对每个账户的账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支付系统而言,资金流水的数据可谓是最重要的。因此,为了防止支付系统的老大徇私舞弊,cto提了一个流水存档的需求:要求支付系统对每个账户的资金流水做一份存档,要求支付系统在写流水的时候,把流水相关的信息以消息的形式推送到kafka,由存档系统消费这个消息并落地到库里(这个库只有存档系统拥有写权限)。整个需求的流程如下所示:
整个需求的流程还是比较简单的,考虑到后续会有其他事业部也要进行数据存档操作,cto建议支付系统团队内部开发一个二方库,这个二方库的主要功能就是发送消息到kafka中去。
二、确定方案
既然要求开发一个二方库,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如下几件事情:
1、技术栈使用的springboot,因此,这里最好以starter的方式提供
2、二方库需要发送消息给kafka,最好是二方库内部基于kafka生产者的api创建生产者,不要使用spring自带的kafkatemplate,因为集成方有可能已经使用了kafkatemplate。不能与集成方造成冲突。
3、减少对接方的集成难度、学习成本,最好是提供一个简单实用的api,业务侧能简单上手。
4、发送消息这个操作需要支持事务,尽量不影响主业务
在上述的几件事情中,最需要注意的应该就是第4点:发送消息这个操作需要支持事务,尽量不影响主业务。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尽量不影响主业务,这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用异步机制。其次,需要支持事务是指:假设我们的api是在事务方法内部调用的,那么我们需要保证事务提交后再执行这个api。那么,我们的流水落地api应该要有这样的功能:
内部可以判断当前是否存在事务,如果存在事务,则需要等事务提交后再异步发送消息给kafka。如果不存在事务则直接异步发送消息给kafka。而且这样的判断逻辑得放在二方库内部才行。那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我要如何判断当前是否存在事务,以及如何在事务提交后再触发我们自定义的逻辑呢?
三、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显神威
这个类内部所有的变量、方法都是static修饰的,也就是说它其实是一个工具类。是一个事务同步器。下述是流水落地api的伪代码,这段代码就解决了我们上述提到的疑问:
private final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public void sendlog() { // 判断当前是否存在事务 if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issynchronizationactive()) { // 无事务,异步发送消息给kafka executor.submit(() -> { // 发送消息给kafka try { // 发送消息给kafka } catch (exception e) { // 记录异常信息,发邮件或者进入待处理列表,让开发人员感知异常 } }); return; } // 有事务,则添加一个事务同步器,并重写aftercompletion方法(此方法在事务提交后会做回调)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registersynchronization(new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int status) { if (status ==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status_committed) { // 事务提交后,再异步发送消息给kafka executor.submit(() -> { try { // 发送消息给kafka } catch (exception e) { // 记录异常信息,发邮件或者进入待处理列表,让开发人员感知异常 } }); } } }); }
代码比较简单,其主要是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的使用。
3.1、判断是否存在事务?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issynchronizationactive() 方法显神威
我们先看下这个方法的源码:
//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java类内部的部分代码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set<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ations = new namedthreadlocal<>("transaction synchronizations");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synchronizationactive() { return (synchronizations.get() != null); }
很明显,synchronizations是一个线程变量(threadlocal)。那它是在什么时候set进去的呢?这里的话,可以参考下这个方法: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support.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initsynchronization,其源码如下所示:
/** * activate transaction synchronization for the current thread. * called by a transaction manager on transaction begin. * @throws illegalstateexception if synchronization is already active */ public static void initsynchronization() throws illegalstateexception { if (issynchronizationactiv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cannot activate transaction synchronization - already active"); } logger.trace("initializing transaction 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ations.set(new linkedhashset<>()); }
由源码中的注释也可以知道,它是在事务管理器开启事务时调用的。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的程序执行到带有事务特性的方法时,就会在线程变量中放入一个linkedhashset,用来标识当前存在事务。只要issynchronizationactive返回true,则代表当前有事务。因此,结合这两个方法我们是指能解决我们最开始提出的疑问:**要如何判断当前是否存在事务
**
3.2、如何在事务提交后触发自定义逻辑?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registersynchronization()方法显神威
我们来看下这个方法的源代码:
/** * register a new transaction synchronization for the current thread. * typically called by resource management code. * <p>note that synchronizations can implement the * {@link org.springframework.core.ordered} interface. * they will be executed in an order according to their order value (if any). * @param synchronization the synchronization object to register * @throws illegalstateexception if transaction synchronization is not active * @see org.springframework.core.ordered */ public static void registersynchronization(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ation) throws illegalstateexception { assert.notnull(synchronization,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 must not be null"); if (!issynchronizationactiv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transaction synchronization is not active"); } synchronizations.get().add(synchronization); }
这里又使用到了synchronizations线程变量,我们在判断是否存在事务时,就是判断这个线程变量内部是否有值。那我们现在想在事务提交后触发自定义逻辑和这个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上面构建流水落地api的伪代码中有向synchronizations内部添加了一个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adapter,内部并重写了aftercompletion方法,其代码如下所示: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registersynchronization(new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int status) { if (status ==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status_committed) { // 事务提交后,再异步发送消息给kafka executor.submit(() -> { try { // 发送消息给kafka } catch (exception e) { // 记录异常信息,发邮件或者进入待处理列表,让开发人员感知异常 } }); } } });
我们结合registersynchronization的源码来看,其实这段代码主要就是向线程变量内部的linkedhashset添加了一个对象而已,但就是这么一个操作,让spring在事务执行的过程中变得“有事情可做”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spring在执行事务方法时,对于操作事务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回调操作,比如:trigger系列的回调
invoke系列的回调
而我们现在的需求就是在事务提交后触发自定义的函数,那就是在invokeaftercommit和invokeaftercompletion这两个方法来选了。首先,这两个方法都会拿到所有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的集合(其中会包括我们上述添加的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adapter)。但是要注意一点:invokeaftercommit只能拿到集合,invokeaftercompletion除了集合还有一个int类型的参数,而这个int类型的参数其实是当前事务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重写了invokeaftercompletion方法,我们除了能拿到集合外,还能拿到当前事务的状态。因此,此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状态来做不同的事情,比如:可以在事务提交时做自定义处理,也可以在事务回滚时做自定义处理等等。
四、总结
上面有说到,我们判断当前是否存在事务、添加钩子函数都是依赖线程变量的。因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切换线程。否则会出现不生效的情况。
到此这篇关于springboot实现事务钩子函数的示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springboot 事务钩子函数内容请搜索代码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代码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