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服务器>服务器>Linux > Linux使用System V实现内存共享的最佳实践

Linux使用System V实现内存共享的最佳实践

2025年07月23日 Linux 我要评论
前言:system v的共享内存是unix操作系统中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机制,它允许不同的进程通过共享一块物理内存区域来交换数据。共享内存提供了高效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因为进程可以直接读写共享区域,

前言:

system v的共享内存是unix操作系统中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机制,它允许不同的进程通过共享一块物理内存区域来交换数据。共享内存提供了高效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因为进程可以直接读写共享区域,而不需要通过内核或其他进程的中介。

system v共享内存

system v共享内存的特点:

  1. 高效性:通过共享内存,不同进程可以直接访问和修改数据,而不需要经过数据复制的过程,减少了开销。
  2. 持久性:共享内存段在进程退出后仍然存在,直到显式地由进程删除。
  3. 权限控制:共享内存段可以设定访问权限,控制哪些进程可以读写共享内存。

system v共享内存流程:

  1. 获取key:进程通过ftok系统调用来计算出key值.
  2. 创建共享内存段:进程使用 shmget 系统调用来创建或访问共享内存段。
  3. 映射共享内存:通过 shmat 系统调用,将共享内存段映射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
  4. 使用共享内存:进程可以直接通过指针访问共享内存,就像访问普通内存一样。
  5. 解除映射:进程使用 shmdt 来解除对共享内存段的映射。
  6. 删除共享内存:当不再需要共享内存时,进程通过 shmctl 来删除共享内存段。

system v共享内存函数:

在unix系统中,system v共享内存的操作由一系列系统调用来管理。以下是常用的共享内存函数:

1. shmget

功能:创建一个共享内存段或获取已经存在的共享内存段。

原型:

int shmget(key_t key, size_t size, int shmflg);

返回值:返回共享内存段的标识符(一个非负整数),如果出错,返回 -1。

  • key:共享内存段的键值,用于标识共享内存。如果是新创建的共享内存段,key是唯一的。
  • size:共享内存段的大小(字节数)。
  • shmflg:标志位,控制共享内存的访问权限。常用标志有:
    • ipc_creat:如果共享内存段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段。
    • ipc_excl:与ipc_creat一起使用,如果共享内存段已存在则调用失败。
    • 0666:设置权限(可读可写)。

2. shmat

功能:将共享内存段映射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

原型:

void* shmat(int shmid, const void *shmaddr, int shmflg);

返回值:返回共享内存的指针(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中)。如果失败,则返回(void*) -1

  • shmid:由shmget返回的共享内存段标识符。
  • shmaddr:期望的映射地址,通常设置为null,让操作系统自动选择地址。
  • shmflg:标志位,常用的标志是0(表示默认映射),shm_rdonly(只读映射)。

3. shmdt

功能:解除共享内存的映射。

原型:

int shmdt(const void *shmaddr);

返回值: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 shmaddr:共享内存的指针,通常是由shmat返回的指针。

4. shmctl

功能:控制共享内存段的各种操作,例如获取共享内存段的状态、删除共享内存段等。

原型

int shmctl(int shmid, int cmd, struct shmid_ds *buf);

返回值: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 shmid:共享内存段的标识符。
  • cmd:控制命令,常用的命令有:
    • ipc_stat:获取共享内存段的状态。
    • ipc_rmid:删除共享内存段。
    • shm_info:获取共享内存的统计信息。
  • buf:用于存储共享内存信息的结构体,shmid_ds结构体定义了共享内存的状态信息。

5.ftok

key_t ftok(const char *pathname, int proj_id);

参数:

  • pathname:文件路径名(文件或目录的路径),该文件必须存在且具有一定的权限。路径名用于生成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 proj_id:一个项目标识符,通常是一个字符值(例如 ‘a’、‘b’ 等)。这用于区分同一文件的不同用途。

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一个 key_t 类型的唯一键值,可以用于标识 ipc 对象。
  • 失败时返回 -1,并设置 errno 为相应的错误代码。

shmid_ds结构体

shmctl函数返回的shmid_ds结构体用于获取共享内存段的信息。它通常包含以下字段:

struct shmid_ds {
    struct ipc_perm shm_perm;  // 权限
    size_t shm_segsz;          // 共享内存段大小
    time_t shm_atime;          // 最近一次附加时间
    time_t shm_dtime;          // 最近一次分离时间
    time_t shm_ctime;          // 创建时间
    pid_t shm_cpid;            // 创建该共享内存段的进程id
    pid_t shm_lpid;            // 最后操作该共享内存段的进程id
    shmatt_t shm_nattch;       // 附加到共享内存的进程数
};

观察shmif_ds结构体

#include"share.hpp"  // 引入头文件,假设这是包含共享内存相关函数声明的头文件。

using namespace std;  // 使用标准命名空间,简化代码书写。

int main()
{
    // 获取共享内存段的标识符
    int shmid = getshmid();  
    // 使用shmat函数将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
    char* shaddr = (char*)shmat(shmid, nullptr, 0);  
    // 定义一个shmid_ds结构体,用于存储共享内存段的状态信息
    struct shmid_ds shmds;
    
    // 调用shmctl函数获取共享内存段的状态
    int ret = shmctl(getshmid(), ipc_stat, &shmds);  
    // 输出共享内存的权限
    cout << "权限: " << shmds.shm_perm.mode << endl;
    // 输出共享内存的大小(字节数)
    cout << "共享内存大小: " << shmds.shm_segsz << endl;
    // 输出创建共享内存的进程id
    cout << "创建共享内存的进程id: " << shmds.shm_perm.mode << endl;
    // 输出共享内存的key值以及当前程序自定义的key值
    cout << "共享内存的key值: " << shmds.shm_perm.__key << "  自己创建的值:" << get_key() << endl;
    
    // 使用shmdt解除共享内存的映射
    shmdt((void*)shaddr);

    return 0;  // 结束程序
}

代码的工作流程:

  1. 获取共享内存标识符 (shmid):通过getshmid()获取共享内存的标识符。getshmid()应该是用户自己定义的一个函数,返回有效的共享内存段id。
  2. 映射共享内存:通过shmat函数将共享内存段映射到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这里使用的是nullptr,表示操作系统会自动选择一个合适的地址来映射共享内存。
  3. 获取共享内存信息:调用shmctl函数并使用ipc_stat命令来获取共享内存段的状态,保存在shmid_ds结构体中。这个结构体包含了共享内存的权限、大小、创建进程id、key值等信息。
  4. 输出共享内存的信息:输出共享内存的权限、大小、创建进程id以及key值。注意,在输出创建共享内存的进程id时,代码中有个小错误,应改为shmds.shm_cpid,而不是shmds.shm_perm.mode,因为mode字段是权限信息。
  5. 解除共享内存映射:调用shmdt函数解除映射,防止进程泄露资源。

总结

  • shmget用于创建和访问共享内存段。
  • shmat用于将共享内存段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
  • shmdt用于解除共享内存的映射。
  • shmctl用于控制共享内存段,例如删除或查看信息。

共享内存通信实例(管道控制同步)

1. 构建管道类

class fifo
{
public:
    // 构造函数:创建命名管道(fifo)
    fifo()
    {
        // 调用 mkfifo 创建命名管道,myfifo_path 是管道的路径,mode 是文件权限
        int n = mkfifo(myfifo_path, mode);
        
        // 检查 mkfifo 是否成功,若返回值为 -1,则表示创建失败
        if (n == -1)
        {
            // 如果创建失败,记录错误日志并退出程序
            log(fatal, "mkfifo failure: %s", strerror(errno));  // 输出错误日志,显示错误原因
            exit(4);  // 返回 4 表示创建管道失败
        }
        
        // 如果创建成功,记录成功日志
        log(info, "mkfifo success");  // 输出成功日志
    }

    // 析构函数:删除命名管道
    ~fifo()
    {
        // 调用 unlink 删除命名管道
        int n = unlink(myfifo_path);
        
        // 检查 unlink 是否成功,若返回值为 -1,则表示删除失败
        if (n == -1)
        {
            // 如果删除失败,记录错误日志并退出程序
            log(error, "unlink failure: %s", strerror(errno));  // 输出错误日志,显示错误原因
            exit(4);  // 返回 4 表示删除管道失败
        }
        
        // 如果删除成功,记录成功日志
        log(info, "unlink success");  // 输出成功日志
    }
};

fifo 类用于创建和删除命名管道(fifo)。

构造函数:在对象创建时,调用 mkfifo 创建命名管道。如果创建失败,记录错误并退出程序。

析构函数:在对象销毁时,调用 unlink 删除命名管道。如果删除失败,记录错误并退出程序。

2. 获取key值

  • 获取key:进程通过ftok系统调用来计算出key值.
key_t getkey()
{
    // 调用 ftok 函数,使用 pathname 和 proj_id 生成唯一的 ipc 键值
    key_t key = ftok(pathname.c_str(), proj_id);    
    // 检查 ftok 调用是否成功,key < 0 表示失败
    if (key < 0)
    {
        // 如果 ftok 失败,记录错误信息到日志,并返回 1
        log(fatal, "ftok failure:%s", strerror(errno)); // 错误日志输出,显示 errno 对应的错误信息
        return 1; // 返回 1 表示错误
    }
    // 如果成功,记录成功信息到日志
    log(info, "getkey success"); // 成功日志输出
    // 返回生成的唯一 ipc 键值
    return key;

3.创建共享内存段

  • 创建共享内存段:进程使用 shmget 系统调用来创建或访问共享内存段。
int getshare_mm(int flag)
{
    // 使用获取的 ipc 键值(通过 getkey 函数)和共享内存的大小(size_mm)来调用 shmget 创建或获取共享内存
    int shmid = shmget(getkey(), size_mm, flag);
    
    // 检查 shmget 调用是否成功,如果返回值是 -1 表示创建或获取共享内存失败
    if (shmid == -1)
    {
        // 如果 shmget 失败,记录错误信息到日志,并返回 2 作为错误标识
        log(fatal, "shmget failure: %s", strerror(errno)); // 错误日志输出,显示 errno 对应的错误信息
        return 2; // 返回 2 表示共享内存获取失败
    }
    // 如果 shmget 成功,记录成功信息到日志
    log(info, "shmget success"); // 成功日志输出
    // 返回获取的共享内存标识符
    return shmid;
}

4.映射、使用和销毁共享内存

服务端:

int main()
{
    // 创建一个命名管道 fifo
    fifo init;  // 假设 fifo 是一个类,它的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命名管道。

    // 打开命名管道,打开模式是只读
    int fd = open("myfifo", o_rdonly);
    if (fd == -1)
    {
        // 如果打开管道失败,记录错误并退出
        log(error, "open failure: %s", strerror(errno)); // 错误日志输出,显示 errno 对应的错误信息
        exit(5); // 返回 5 表示出现错误并退出
    }

    // 创建共享内存并获取共享内存标识符
    int shmid = createshmid();  // 假设 createshmid() 是创建共享内存的函数,它返回共享内存段的标识符。

    // 将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
    char* shmaddr = (char*)shmat(shmid, nullptr, 0);
    if ((void*)shmaddr == (void*)-1)
    {
        // 如果共享内存映射失败,记录错误并返回
        log(fatal, "shmat failure: %s", strerror(errno)); // 错误日志输出
        return 1; // 返回 1 表示出错
    }

    // 进入通信循环
    while (true)
    {
        char ch; 
  • 创建管道:使用 fifo 类创建命名管道。
  • 打开管道:调用 open("myfifo", o_rdonly) 打开管道进行读取。如果失败,记录错误并退出。
  • 创建共享内存:使用 createshmid() 创建共享内存。、
  • 映射共享内存:使用 shmat() 将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检查映射是否成功。
  • 通信循环:从管道读取字符,输出共享内存内容,直到读取结束。
  • 解除映射与清理:使用 shmdt() 解除共享内存映射,调用 deleteshare() 删除共享内存,释放资源。

客户端:

#include "share.hpp"

int main()
{
    // 打开命名管道 "myfifo" 进行写操作 (o_wronly)
    int fd = open("myfifo", o_wronly);
    if (fd == -1)  // 如果打开管道失败,fd 会是 -1
    {
        // 记录管道打开失败的错误信息并退出程序
        log(error, "open failure: %s", strerror(errno)); 
        exit(5);  // 退出程序,返回错误码 5
    }
    // 获取共享内存的标识符
    int shmid = getshmid();

    // 将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
    char* shmaddr = (char*)shmat(shmid, nullptr, 0);
    if ((void*)shmaddr == (void*)-1)  // 检查映射是否成功
    {
        // 如果映射失败,记录错误信息并退出程序
        log(fatal, "shmat failure: %s", strerror(errno));
        return 1;  // 返回错误码 1
    }
    // 进入通信循环
    while (true)
    {
        // 提示用户输入
        std::cout << "please enter@ ";
        // 从标准输入读取数据并存储到共享内存
        fgets(shmaddr, size_mm, stdin);  

        // 向管道写入字符 'x',表示有新的消息
        int n = write(fd, "x", sizeof(char));  
    }
    // 解除共享内存映射
    shmdt((void*)shmaddr);
    return 0;  // 正常退出
}
  • 打开管道:通过 open("myfifo", o_wronly) 打开管道进行写操作。如果失败,记录错误并退出。
  • 获取共享内存:使用 getshmid() 获取共享内存标识符,使用 shmat() 将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
  • 通信循环:不断提示用户输入,将用户输入存储到共享内存中,并向管道写入字符 'x' 表示有新的数据。、
  • 解除映射并退出:调用 shmdt() 解除共享内存映射,程序正常退出。

以上就是linux使用system v实现内存共享的最佳实践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linux system v内存共享的资料请关注代码网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