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科技>区块链>动态 > Solayer分析:为何屡创新高?有何技术亮点?

Solayer分析:为何屡创新高?有何技术亮点?

2025年04月14日 动态 我要评论
尤其是 InfiniSVM 技术路线图为何备受关注?硬件加速 SVM 的扩容方案有哪些特性?以及硬件加速后的 Solana 扩容生态行业格局会如何破局?接下来,谈谈我的展望式观察...

再来系统谈谈最近二级市场表现很硬的 $layer @solayer_labs 。

1)和以往以太坊主导的水平扩容路线不同,solayer 团队在 infinisvm 白皮书中展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扩容思路:通过硬件加速深度优化 svm,打造百万级 tps 区块链网络,本质上会通过硬件 + 软件深度融合的扩容方案。

若回顾整个区块链扩容史,最早的链上扩容思路是通过参数调整(更大区块、更短出块时间)来实现,但这种思路容易触及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困境;之后出现的 layer2 扩容思路则是一种水平方向的扩容,核心宗旨是通过 layer2(状态通道、侧链、rollup 等)来分流交易,这无疑会牺牲一部分全局原子性;而 infinisvm 探索的硬件加速路线,则是一种升级了扩容理念的全新路线,在保持单一全局状态的同时,来借助专业化硬件突破性能瓶颈;

简单而言:infinisvm 的扩容方式不在于单纯优化算法,而是通过微服务架构和硬件加速来重构 svm 执行环境,将一些关键任务来依托专用硬件来完成,继而实现高负载状态下全局状态下的原子性和一致性。

2)顺着这个思路,不少朋友一定疑惑,为何 solana 的 svm 执行环境会需要硬件加速?

从 solayer 白皮书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 solana 验证节点已需要 3.1ghz 以上 cpu、500gb+ 高速内存和 2.5tb+ 高吞吐 nvme 存储,而即便如此高配置,cpu 利用率在高负载时也仅约 30%,p2p 通信已接近消费级网络 1gbps 带宽上限。

问题来了,既然 cpu 都用不满,为啥还要更强的硬件?这其实暴露了 solana 当前的性能瓶颈更在于 cpu 计算能力之外的其他环节,比如:微服务处理架构,可将不同处理环节隔离,匹配更适合的硬件资源;专用加速器,可将部分签名之类的特定任务分配给专用硬件等等。

你看,infinisvm 并非简单升级硬件,而是重新设计整个执行环境,针对每个瓶颈环节给予更专门的硬件优化方案,好比,要提升车间生产效率,需要重整整条生产线的软硬件,而并非简单粗暴的增加工人数量;

3)那么,infinisvm 的硬件加速方案有哪些特性值得分享呢?

1、分布式微服务处理架构,之前 solana 单体交易处理流程可以分解为签名验证、去重、调度、存储等多个扩展处理环节,而 infinisvm 的架构中每个环节都能独立处理环节,避免了「一个环节卡顿全线等待」的大问题;

2、智能交易调度系统,原本 solana 再读写交易时,属于同一账户时还要排队处理,但 infinisvm 实现了即使同一账户下,也能让操作互不干扰,继而大大提升其并行处理能力。说白了,进一步增强了精细化管理能力;

3、rdma 低延迟通信技术,正常的节点之间通信至少需要打包、送达、拆包等必要的步骤,而 rdma 可以直接把一个节点的数据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内存中,实现了毫秒到微秒的通信技术突破,可显著减少状态访问冲突;

4、分布式智能存储网络,若让单一账户承接其账户数据,以往 solana 由 10mb 的限制,但 infinisvm 采用了分布式云存储的方案,让数据分散到不同节点上,标记为快车道、慢车道等,这样既突破了容量限制,又优化了数据访问速度。

4)在解释清技术升级路线的问题后,想必不少「有什么用」的声音就出来了。

有了硬件加速的加持,能进一步提升 solana 在 layer1 竞争中的竞争优势。而且相比以太坊 layer2 需要在生态上有应用数据支撑才能显现的扩容成绩,这种用硬件实现百万级 tps 的性能突破,可能只需要极个别垂类场景的接入就可以直接佐证,实现路径更短一些;

再换个思路,以 @jito_sol 为例子,作为 solana mev 基础设施,其在交易排序优化和 mev 提取、验证者收益等方面的生态位价值。若在 solana meme 热潮之前无法自证的话,在过去一年的 meme 热之后,jito 这种优化交易进行系统的方式则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solayer 现在的技术卡位也类似,它这种让交易在系统中更优表现的升级方式,仅靠单纯的金融类交易场景体现并不明显,但如果联想到未来 payfi 的大规模落地,要想让 solana 完美承载高吞吐低延迟的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功能,tps 的性能优劣会有明显感知。此外还有 depin 生态以及复杂链游、ai agent 应用场景等等。

反正,超前一步看,来定义一个技术类 infra 项目的价值,比仅靠当下是否 utility 的视角来看,更容易看清楚。

以上就是solayer分析:为何屡创新高?有何技术亮点?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以太坊主导的水平扩容路线不同的资料请关注代码网其它相关文章!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