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nta network共同创办人victor ji近日在推特上以「manta究竟是什么?不只是l2」为题,大谈项目创业契机,以及个人在dev con后的心得。对于manta的特点,victor ji除了给出manta的核心在于不断蜕变的答案以外。他也用实际案例说明manta与其他l2相比有多不一样。
从波卡公链走向首个模块化eth l2
首先victor提及manta的创业契机,2020年时他住在哈佛附近,当时是defi summer,而他正投入于加密研究并尝试各种收益策略。那时他偶然听到了一首名为manta的歌曲,瞬间便决定这将是他创业的项目名称。笔者补充:另一位共同创办人kenny li是gary gensler在麻省理工任教时的学生。
而过去四年,manta已经走过四大阶段,从polkadot时代到ethereum layer2,接触celestia成为首个模块化区块链,到如今推动gas gain等创新。笔者补充:gas gain是公链反向奖励那些活跃使用网络、付出gas fee的用户。
manta network分成evm系统的zk layer 2 manta pacific及部署在polkadot上的zk layer 1 manta atlantic,而gasgain就是将manta pacific的gas利润50%转换为$manta并由该计划积分最高的前400名用户分享。
dev con骑摩托车时得到答案:manta的核心在于不断蜕变
接着他谈论到究竟什么是manta?他说:「过去两周,尤其是在dev con期间,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随着超过200个新的layer2解决方案涌现,我反思了manta的与众不同之处。上周,我在twitter提出了这个问题,社群给予了许多深刻的回应。而真正的答案,则在dev con骑摩托车时清晰浮现:manta的核心在于不断蜕变。」
这特点可以体现在manta的社群经营上,从manta问世开始,就以链上用户与社群为优先,尤其是非英语地区的那些新兴市场用户。在印尼、越南、印度、土耳其、南韩、俄罗斯和中国等地建立了活跃的社群,最近又新增了泰国社群。这种策略成功吸引了许多非web3用户。这样的策略让manta在印尼发布的某些产品吸引超过1000万访问量。
团队来自15国家,社群驱动的行销团队
victorji在哈佛攻读公共行政与国际发展,一直寻求如何用区块链改善生活并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问题。他也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哈佛贝尔弗中心智库研究员。manta团队由超过15个国家的成员组成,是一个高度多样化且去中心化的组织。也建立了类似solana superteam的社群驱动行销团队,但更贴近开发与知识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当arbitrum和optimism在美国发展、zksync在欧洲、scroll在香港时,victorji则身处东南亚,支持学生创业并参与web3教育倡议。为以太坊和更广泛的web3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用户。他表示正因为该团队的组成多样性,该项目才能在发展中国家大放异彩。
将推btc与manta再质押,创办人透露manta走向solana与以太坊的桥梁?
而谈到技术方面,manta从未将自己局限于单一的zk技术。他们的策略是不断与其他基础建设合作,为开发者与用户提供更好的平台。这样专注于新兴技术,且适应力极强的行动正对应manta是不断蜕变的精神。
victorji提到早在2020年,他们就在polkadot上构建了zk技术堆栈,比以太坊的zk layer2发展领先两年。到了2023年,manta转向以太坊layer2,成为首批使用celestia作为数据可用性(da)rollup的项目之一。近来的创新则是如multida、cedefi和gasgain等。
未来将推出btc与manta再质押资产,利用这些资产提升manta的经济安全性,将提款时间从三天缩短至不到一小时。除了以太坊的evm,他们也计划支援solana的svm,结合两个生态系统的优势。笔者补充:从近来的趋势来看,或许manta会想像movement连接move与solidity一样,成为rust及solidity的桥梁?
最后victorji仍信心喊话manta虽然只有四年,但既年轻又成熟。他们有信心变得更强大,而不是又一个上市即巅峰的项目。许多以太坊项目过于专注基础设施研究,忽略用户。而manta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将新用户带入以太坊与web3,同时拥抱更广泛web3生态中的新兴技术。
他也趁机调侃:「与polkadot上那些三年规划导致基础建设过时的项目不同,manta专注于每季度推出用户驱动产品的更新。这种敏捷方法确保我们始终走在最前端。我们的承诺始终不变:将新兴市场的用户带入以太坊与web3,采用尖端技术,并持续不懈地发展。」
以上就是manta创始人大谈项目发展!或成solana与以太坊桥梁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manta从未将自己局限于单一的zk技术的资料请关注代码网其它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