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网 > 科技>区块链>动态 > 一文了解瑞士加密货币市场与监管政策

一文了解瑞士加密货币市场与监管政策

2024年09月11日 动态 我要评论
据Aiying艾盈了解实际上,ZKB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探索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2021年,ZKB参与了世界首个数字债券的发行,并且在2023年还作为瑞士国家银行的联合主承销商,发行了使用中...

近日,苏黎世州立银行(zkb),瑞士最大的州立银行之一,正式推出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交易和托管服务根据9月4日发布的公告,zkb客户可以通过银行的电子银行和移动银行平台,全天候进行加密货币交易。zkb还提供安全的加密货币托管服务,确保客户不需要自己保存私钥。

zkb的这项服务不仅面向个人客户,还为其他第三方银行提供支持。作为一个b2b(企业对企业)的解决方案,它让其他瑞士银行也能够为其客户提供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交易及安全存储服务。首个使用该服务的合作银行是图尔高州立银行,该行通过crypto finance ag(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进行交易,该公司是德国证券交易所集团的子公司。

尽管zkb正式推出加密货币服务的时间比预期晚了几个月,但它仍然是瑞士大银行中最新加入加密货币市场的一员。

此前,瑞士的其他州立银行,如楚格州立银行、圣加仑州立银行和卢塞恩州立银行,已经成功推出了加密货币服务。

瑞士加密监管政策

1. 完善的监管框架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是全球最早为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制定明确监管框架的金融监管机构之一。finma通过其“瑞士区块链法”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法(fmia)”确保加密货币业务的合法性和透明度。该机构为从事加密货币业务的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并要求这些企业获得相应的许可,例如金融科技许可证(fintech license)或dlt交易平台许可证。这使得瑞士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加密货币企业最为青睐的国家之一。

finma的这一监管框架强调了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 客户保护:确保加密货币交易中的投资者得到有效保护,交易过程透明,风险清晰。

  • 打击非法活动:严格的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规定,确保加密货币不被非法使用。

  • 市场完整性:通过合规措施,维护加密货币市场的健康运作,增强市场信心。

这些政策的存在,使得zkb等传统金融机构能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入加密货币市场,从而增强了市场的信任度和稳定性。

2. “加密谷”(crypto valley)的发展

瑞士的楚格州因其早期接受和推动加密货币而闻名,被誉为“加密谷”。该地区吸引了大量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企业的入驻,是全球区块链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块链公司如以太坊基金会、卡尔达诺(cardano)等都在该地区设有办公室。

加密谷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 税收政策优惠:瑞士在税收政策上对加密货币企业和个人持有者十分友好,尤其是在资本利得税方面。个人通过加密货币交易所得通常免税,而企业可以享受合理的税收减免。

  •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瑞士拥有强大的银行体系、法律体系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这些为加密货币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 国际合作:加密谷不仅吸引了瑞士本地企业,还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公司。瑞士的法律透明度和国际声誉使其成为加密货币初创公司和投资者的理想之地。

3. 技术创新的推动

据aiying艾盈了解瑞士不仅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领先,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也具有全球影响力。瑞士的six digital exchange是全球首个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之一,允许用户进行数字债券等数字资产的交易。zkb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领域的创新,参与了世界首个数字债券的发行项目,并与瑞士国家银行合作试点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

4. 全球影响力和前景:

瑞士的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已经不仅限于本国,其创新模式和监管经验正在被全球其他国家参考和采纳。例如,欧盟和美国的相关监管机构都在借鉴瑞士的经验,制定自己的加密货币法律框架。瑞士已经成为全球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推动者和标准制定者。

未来,瑞士在加密货币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涉及更多的资产代币化(tokenization)以及跨境支付的创新应用。作为一个金融创新的前沿国家,瑞士在探索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体系融合方面,将继续发挥其全球领先的作用。

总之,瑞士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监管、创新以及全球影响力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为包括zkb在内的传统银行进军加密货币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全球加密货币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了榜样。

当然zkb并不是唯一进入加密货币领域的大型传统银行。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传统银行开始意识到加密货币的潜力。例如,美国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花旗银行(citibank)也逐渐推出加密货币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显示出全球银行业对这一新兴资产类别的日益接受。

(0)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869329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 2017-2025  代码网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2024248653号
站长QQ:2386932994 | 联系邮箱:2386932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