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去中心化协议babylon主网上线已近一月,然而btcfi市场的反应却未如预期般热烈。究竟babylon的第一期质押过程中暴露了哪些问题?其可持续生息的逻辑是否成立?babylon的市场预期是否被高估了?以下是独立研究员haotian的深度分析。
babylon的创新与挑战
创新核心:自托管模式与安全共识服务
haotian表示,babylon的创新点在于采用自托管模式,让用户将btc资产以脚本契约的形式锁定在比特币主网,同时在多个btc layer2上输出「安全共识服务」,进而获得其他扩展链的收益。这种模式下,用户可以在自托管的情况下保持对btc的完全控制,而不需要第三方托管平台。
然而,目前这种创新仅在「自托管」部分成立。虽然babylon的加密算法架构确实让用户在持有btc的同时实现额外收益的可能性,但「安全共识转化为服务并产生收益」的后半部分,仍是一个未成熟的概念,需要满足多项先决条件。
三大先决条件:用户、流动性、服务需求
haotian认为要做到「安全共识转化为服务并产生收益」,需要满足三条件:
1.大量用户和验证节点:必须有大量用户及具备较大投票权的验证节点将btc质押在babylon协议内。
2.强大流动性和lst资产聚合:需要聚合大量lst资产并形成强大的流动性,以支撑生态系统的用户和总锁仓量(tvl)。
3.新生layer2 pos链的采购需求:需要大量新生pos链采购babylon的安全共识服务,并提供可持续的收益。
第一阶段质押暴露的问题
问题一:高昂的交易费损耗
haotian表示,babylon在第一期仅开放了1,000个btc的质押,属于实验性上线阶段,却已经暴露出高昂的交易费用问题。质押过程中的交易费用飙升,包括fomo效应、质押后的解锁及提现操作的手续费,极大增加了参与者的成本。以第一期质押为例,参与者需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大量交易,导致矿工费用大幅上升。据了解,矿工费比例甚至超过5%。
问题二:wrapped版本btc的流动性风险
babylon协议并未直接提供1:1流通的wrapped版本btc,目前生态内的wrapped btc是由参与质押的节点提供。这些节点,如solv protocol、bedrock defi等,质押的原生btc和其聚合的wrapped版本btc流动性之间并非完全匹配,这意味着流动性风险依然存在,且需要靠各聚合平台的信誉保障来维持。
babylon的未来:共享安全如何实现可持续收益?
可持续收益的挑战与策略
babylon的「共享安全」服务是否能产生可持续的收益?haotian认为,仅依靠babylon的市场激励是不足的,还需其他力量来壮大pos链的需求池。当前,babylon在pos链中的安全服务尚未成熟,缺乏商品化的服务输出。市场对于babylon的期待集中于质押投票、聚合流动性等竞争,且主要通过扩大生态市场来共享收益,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比案例:goat network的模块化安全共识
与babylon不同,goat network通过zk技术为layer2链提供模块化的组件服务,包括zkvm执行层、共享通信层和去中心化sequencer等。goat network不仅锁定用户btc并生成1:1的wrappedbtc,还通过去中心化挖矿和收益设计丰富了生息的可能性。这种模式为pos链提供了更稳固的技术安全共识,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
市场预期:高估还是误解?
babylon的创新在于快速聚合btc市场的流动性并形成生态效应,核心在于其流动性资本的规模和效率。然而,要扩大pos链的规模效应并实现安全共识的商品化,仍需与zk技术和模块化服务相结合。babylon究竟是被高估还是被误解,仍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以上就是babylon主网上线近1月!但市场反应不如预期 btcfi未来在哪里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共享安全如何实现可持续收益?的资料请关注代码网其它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