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是什么?一文全解ao币未来发展和值得投资的ao项目!ao的推出,意味着arweave从存储平台转身为计算平台。尽管ao采取的架构和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区块链,ao已经处于与以太坊等众多智能合约公链的竞争地位。 ao声称自己扩展性极强,让人们无疑以为又是一个“以太坊杀手”。 ao未来到底能会给加密市场带来什么改变?今天代码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ao币!
什么是ao?
据ao官方文档,ao计算机是面向参与者的(actor oriented)机器,从遵守其核心数据协议的节点网络中涌现,运行在arweave网络上。下面简要介绍该协议及其功能以及技术细节。
ao计算机是一个单一的、统一的计算环境( single system image,单系统映像,其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模式,使用一个多网络的通用接口,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多个服务器,但对用户而言是一个系统),托管在分布式网络中的一组异构节点上。ao旨在提供一个环境,其中可以驻留任意数量的并行进程,并通过开放的消息传递层进行协调。这种消息传递标准将机器的独立操作流程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就像网站在独立服务器上运行但通过超链接连接成一个凝聚的统一体验一样。
与现有的去中心化计算系统不同,ao能够支持计算操作而无需协议强制限制大小和形式,同时还保持网络本身的可验证性(从而实现信任最小化)。此外,ao分布式和模块化架构允许现有的智能合约平台轻松“插入”网络,充当可以从任何其他进程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单个进程。
ao,不是对计算环境的所有用户强制执行一组选择,而是以模块化形式构建。ao允许用户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虚拟机、去中心化排序权衡、消息传递安全保证和支付选项。然后,通过将所有消息(每条消息共享相同的格式)最终结算到 arweave 的去中心化数据层上来统一该模块化环境。这种模块化创建了一个适合极其广泛的工作负载的统一计算环境,其中每个进程都可以轻松地传输消息并进行协作。
ao的核心目标是在没有任何实际规模限制的情况下实现无需信任和协作的计算服务。这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以前不可能的全新设计空间,其融合了智能合约应用程序(除了代码之外不需要信任任何东西的服务)和传统计算环境(amazon ec2 等)的优点。
由于其可扩展性,开发人员使用ao的自然方式是在网络内生成自己的命令行 ( aos) 进程,并开始发出命令。这个开发者体验类似于开发人员在云主机上创建新的服务器实例并通过 ssh 连接到它,只不过这个命令行过程具有智能合约的属性。他们的命令行进程ao 并不存在于任何特定的数据中心或任何一个物理位置,并且其计算是完全无需信任的。每个用户都可以与其他所有进程和程序发送消息并进行交互。其结果是一个全局性的“单系统映像”:一台统一的计算机——分布在世界各地,以任何规模运行——在所有用户之间共享。
从最终用户或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ao本质很简单: ao是一台共享计算机,他们可以在其中运行任意数量的进程。这些进程不托管在任何特定服务器上,也不受任何个人或团体的控制。相反,一旦启动,这些流程就可以通过加密方式委托,以可证明中立的方式永久地提供服务。这使他们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保证用户的权利。
如何理解ao
ao的命名来自于并发运算模型actor model中一种编程范式actor oriented的缩写,其整体设计思路源于对smart weave的延伸,同时也遵循actor model以消息传递为核心的理念。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ao理解为一台通过模块化架构运行在arweave网络之上的“超并行计算机”。从实现方案上看,ao其实并非我们当下常见的模块化执行层,而是一个规范消息传递与数据处理的通信协议。该协议的核心目标旨在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网络内不同“角色”的协作,从而实现一个性能可无限叠加的计算层,最终使得arweave这块“巨型硬盘”能够在去中心化信任环境下拥有中心化云级别的速度、可伸缩的计算能力及具备可扩展性。
ao核心功能
与现有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计算系统相比,ao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并行运行任意数量的进程(“合约”):在ao中,应用程序由任意数量的通信进程构建。受到原始 actor 模型(carl hewitt,1973)和erlang的启发,ao不允许进程之间共享内存,但允许它们通过原生消息传递标准进行协调。然后,这些进程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以可用计算资源的全速运行,而不会相互干扰。通过专注于消息传递,ao可以实现比传统智能合约更类似于传统 web2/分布式系统环境的扩展机制。
进程中的无限资源利用:建立在smartweave和lazyledger原始版本(后来改名为celestia)的延迟评估架构之上,ao网络中的节点根本不需要执行任何计算即可就程序状态达成共识过渡。状态由 arweave 托管的进程消息日志“全息”暗示。然后,计算成本被委托给用户,他们可以计算自己的状态,或者请求由他们选择的节点执行。
访问原生无限硬盘arweave:ao进程可以无缝地将任何大小的数据直接加载到内存中、执行并写回网络。这种设置消除了典型的资源限制,并实现了完全并行执行,极大地扩展了应用程序开发的可能性,超越了传统智能合约平台的限制。因此,它为需要大量数据处理和计算资源的复杂应用程序打开了大门,例如机器学习任务和高计算自主智能体。
自动激活合约:在传统的智能合约环境(如以太坊、solana、polygon 等)中,合约会根据用户交易的请求“唤醒”以执行计算。这创建了一个环境,在该环境中,除非用户与程序交互,否则程序不是“实时”的,从而缩小了可以在其上构建的应用程序的范围。ao通过允许合约进行预定的“cron”交互来消除此限制,这些交互会自动唤醒它们并按设定的时间间隔执行计算。任何用户,或者实际上是进程本身,都可以向节点付费以“订阅”进程,以便以适当的频率触发计算评估。
支持扩展的模块化架构:ao的核心架构是一个开放数据协议,任何人都可以构建其实现。所有东西——从排序器、消息传递中继器,甚至系统的虚拟机——都可以随意交换和扩展。这种灵活性将允许 arweave 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智能合约系统(warp、ever、mem 等)插入ao统一网络并能够从统一网络发送和接收消息。这也将允许所有这些智能合约系统共享一些相同的基础设施和工具,从而在 arweave 上提供更加连贯的计算体验。
ao基本架构
进程(processes):网络的计算单元。进程由存储在 arweave 上的交互消息日志以及初始化数据项表示。进程在初始化时定义其所需的计算环境(其虚拟机、调度程序、内存需求和必要的扩展)。虽然流程以这种方式在共识级别上表示,但它们也意味着可以由满足要求的计算单元计算并选择执行该流程的状态。除了从用户钱包接收消息之外,进程还通过消息单元转发来自其他进程的消息。流程开发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如何确定这些消息的可信度。
消息(messages):与进程的每次交互都由消息表示。消息的核心是符合ans-104标准的数据项。用户和进程(通过其发件箱和消息单元)可以通过调度程序单元将消息发送到网络上的其他进程。ao消息的语义介于udp和tcp数据包之间:保证仅传递一次,但如果消息从未被消息单元转发——或者接收者从未实际处理它——那么它的传递将不会发生。
调度程序单元 (scheduler units,su):负责将发送给进程的信息分配slot编号并确保数据上传到arweave。调度程序单元负责将原子递增的slot编号单一分配给发送到进程的消息。分配后,调度程序需要确保数据上传到 arweave,从而永久可供其他人访问。进程可以自由选择其首选的排序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去中心化、中心化甚至用户托管。
计算单元 (compute units,cu):计算单元是用户和消息单元可以用来计算ao中进程状态的节点。虽然 su 有义务对它们已接受的进程的消息进行排序,但不需要 cu 来计算进程的状态。这创建了一个点对点的计算市场,其中 cu 提供解决进程状态的服务,并相互竞争——权衡价格、进程的计算要求和其他参数。一旦状态计算完成,cu 将向调用者返回特定消息解析的输出(日志、发件箱和生成其他进程的请求)的签名证明。cu 还可以生成并发布其他节点可以加载的签名状态证明——可选择支付udl指定费用。
通信单元 (messenger units,mu):一种根据 cranking 的进程在ao网络中传递消息的节点,将消息传递给计算单元,并协调以计算输出结果。本质上,当 mu 在系统中发送消息时,它们将其发送到适当的su进行处理,然后与cu协调以计算交互的输出,然后对任何生成的发件箱消息递归地重复该过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没有更多的消息需要处理为止。
1 存储起家,ao助力arweave重振旗鼓
arweave主网在2018年11月18日启动,五年多的十年里经历了13次主要升级,业务方向为永久性的去中心化存储服务。但是当我们观察网络数据变化时,发现上述的升级并没有真正让arweave形成护城河,观察arweave的业务数据可知:
进入2023年后,arweave的存储业务增幅明显放缓,存储数据增量大幅下滑,月度网络存储量整体徘徊在2-4tib之间,最低网络存储量是在6月,只有1.43tib,2023年全年存储量总计32.96tib,相比之下,2023年filecoin网络存储量总计超过1.8 eib(1eib = 1,048,576 tib),可见在去中心化存储上,arweave丝毫无法撼动filecoin的统治地位,业务扩展十分艰难。
不仅在同类业务的横向竞争上难以突破,arweave所处的赛道——去中心化存储,与普通散户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普通用户没有太强动力使用,也无法快速感知基本面的变化,在新的牛市中,去中心化存储多多少少乘上了ai/depin叙事的东风,但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没有获得太多市场的关注。
这样的困境同样反映在币价上,以一年期为分析周期,在2024年2月以前,ar的价格一直徘徊在6-10刀左右,大幅跑输btc,没有随着主网升级和牛市的启动出现上涨,直到创始人sam于2月14日公布arweave正式推出ao。
arweave作为存储协议仅仅只能被看作一个硬盘,只靠一个硬盘是无法承载更大的叙事和使用场景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中,arweave寄希望于其他的协议来使用自己这个硬盘,但收效甚微,过于远离普通用户的基础设施,也缺乏市场的关注。于是,arweave打造了完美兼容自身硬盘的cpu——ao,这也使其币价从$8迅速上涨到接近$50。本文将主要介绍ao技术原理和相关生态。
1.1 ao技术原理:如何实现可验证的无限计算?
ao是运行在 arweave 上的 actor oriented(基于角色的)计算机,被设计为一个可以驻留任意数量并行进程的环境,进程之间通过开放的消息传递层进行协调。
ao的最核心的特点可以被归纳为两个:
(1)任意数量的进程并行运行,即对计算能力的无限拓展;
(2)计算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复现性,从而实现最小信任化。
在介绍ao如何实现上述功能前,首先了解一下ao的基本构成。ao系统中包含两类基本单位:进程(process)和消息(message),以及三类基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三种重要角色):调度单元(su)、计算单元(cu)和信使单元(mu)。
进程:网络中的计算单位。进程的状态可以通过计算单元进行运算得出,同时进程可以接受用户和来自其他进程的消息。在具体的定义上,$p_i$ 代表第$i ^{th}$个进程。定义 $p_i$ = ($log_i,init_i,env_i$),其中$log_i$ 是 $pi$ 的所有消息的有序序列,$init_i$ 是 $p_i$ 的初始化数据,$sched_i$ 是 $p_i$ 的调度器,$env_i$ 是 $p_i$ 的计算环境,在给定时间步骤下,$p_i$ 的状态 $s(p_i) = f(log_i, env_i)$ ,其中 f 是一个函数,由 $env_i$ 定义,根据消息日志计算状态。
消息:在ao中与进程的每次交互都表示为消息,消息的本质是符合ans-104标准的数据项,消息格式的统一至关重要,整个ao的环境通过统一的消息在arweave的去中心化数据层上进行结算处理。
调度单元:调度单元负责为发送给进程的信息分配原子递增时隙编号(类似于以太坊 nonce),也就是对进程消息进行排序。分配后,调度器需要确保数据上传到 arweave,从而永久地供其他人访问。
计算单元:计算单元是负责计算ao中进程状态的节点,计算单元之间形成类似于去中心化计算协议(akash)的计算市场,计算单元之间相互竞争,完成计算进程状态的服务,服务完成后,计算单元需要返回计算结果和带有签名的状态证明。用户如果不信任单个计算单元,可以进一步向更多的计算单元发起请求。计算单元需要进行一定的质押,如果提供了错误状态,其质押将会面临罚没。
信使单元:信使单元负责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传入消息,将这些消息路由到指定的调度单元,然后从计算单元中检索结果。
ao实现可验证的无限计算能力,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存储的共识范式(scp):ao计算机通过在arwearve中对消息日志的全息态存储来达成共识,arweave被当作一个持续且不可变的日志记录册来存储所有消息日志,确保交互日志永久可用,从而允许任何网络参与者计算状态。
(2)仅需要就数据顺序和存储达成共识,不需要就状态达成共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区块链采用传统共识机制,即让网络参与者就账本状态达成一致,所有节点需要验证并就当前状态达成共识,这造成了计算资源的浪费,限制了网络的速度和可扩展性。ao则不需要对状态达成共识,只需要对交互日志在arweave中的顺序和存储达成一致即可,即ao的状态“全息”地隐含在arweave托管的消息日志中,虽然没有对状态达成共识,但每个人原则上都可以通过arweave存储的数据计算出状态,如果用户想要获取状态,可以请求计算单元完成计算并提供证明。
(3)ar与ao的功能分离:结合上述分析,ar和ao各司其职,ao不解决验证问题,只负责完成消息的传递、排序和状态的计算,主要处理计算问题;arweave负责处理安全性和可验证性问题,就数据顺序达成共识,并保证永久不可变的去中心化存储。ao根据arweave上的交互日志完成存储,但不能对arweave的共识进行修改。
(4)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计算架构:实现并行计算的两种基本方法为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ao采用了消息传递的架构,与之相对的是以solana、sei等并行区块链使用的共享内存方式。在共享内存方式中,当一个用户访问和修改某些数据时,其他用户则无法修改,即需要在“锁竞争”的过程中相互等待,直到该用户“解锁”数据后,其他人才能访问,因此这种方式的可扩展性存在一定上限。而ao仅需要在交互时发送交互信息,不存在需要“锁竞争”的等待,实现了横向扩展,这使得其并行可扩展性达到了任意规模。
(5)ao的模块化架构:ao的模块化体现在cu、su、mu的分离,用户可以随意选择合适的排序器、消息中继器、计算单元,甚至系统级的虚拟机也有可以随意替换,从而支持多种智能合约系统中的进程引入ao。cu、su和mu可以实现横向扩展,保证了计算能力随需求的增加。
基于上述分析,ao网络中的关键性流程包括:ao网络中的交互信息在通过mu验证签名后,传递给su,经过su的排序后上传到arweave,并在arweave上就顺序达成共识并存储,当用户需要获得状态时,会通过mu将消息传递给su,su选择合适的cu并将消息交付给cu,cu通过arweave上的数据完成状态计算,将输出通过mu返回给用户。
1.2 ao的技术是否具有护城河?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将ao与两类相似的项目进行对比:并行性的高性能公链(如并行evm、solana等)以及去中心化计算协议(akash)。
并行性高性能公链与ao的对比:
主要的差别在于并行性计算的基本架构的差异,在这里我们将以太坊作为一个基准对象,能够更好地说明ao的差异性。以ethereum为代表的传统evm按顺序处理交易,一次只能由一个交易修改状态,整个系统呈现单线性的前进模式。
并行性的公链一般就非冲突或不重叠的事务可以完成并行处理(冲突事务:一般指多个事务试图同时访问和修改相同的数据或状态,这种冲突通常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比如sealevel 允许 solana 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的智能合约,每个事务都描述了它将读取或写入的状态,系统通过识别不重叠的事务,完成对这些不重叠和不冲突事务的并行执行,并行evm类似,是对非冲突事务进行并行处理,以monad为例,其核心过程包括三个:(1)乐观执行,即乐观地认为所有事务均为非冲突,同时开展并行执行,但可能导致错误,通过跟踪输入输出比对,对数据不一致的地方将重新执行交易;(2)调度和依赖,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执行,monad会通过静态代码分析器预测事务间的依赖关系,即预先识别一些事务之间的可能冲突来优化执行;(3)状态合并,交易并行执行后,每个交易更新的状态需要进行合并,保证整个区块的状态一致性。
尽管提高了系统效率,但并行性公链存在很明显的扩展瓶颈:只能对非冲突事务进行并行处理,如果涉及到对相同状态的访问和修改,依然涉及到”锁竞争“的问题。ao与并行性公链的差异在于:(1)使用消息传递而非共享内存的并行计算架构;(2)仅对存储的数据的顺序达成共识,不需要对状态达成共识。这使得ao具有更强的并行可扩展性,调度单元、信使单元和计算单元均可以横向无限扩展,保证了计算能力的无限扩展。
去中心化计算市场与ao的对比:
以akash为代表的网络提供了一个用于容器托管服务的去中心化计算市场,但是牺牲了创建去信任服务的能力,即其计算结果不能实现可验证和可重现,因此失去了智能合约的能力。相比之下,ao的计算是可验证的计算,得益于其全息状态存储机制,ao甚至可以保持传统智能合约的属性。ao确保了交互日志被写入arweave,并具有持久的可用性,状态可以由任何参与者计算出来,所有人都可以重现这一计算过程并验证其他计算者的正确性。保证可验证性和去信任服务的措施可以被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所有交互日志在arweave上的全息存储,使得计算过程可重现;(2)计算单元需要提供关于计算结果的加密签名声明;(3)计算单元需要质押,当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时将会面对罚没。
综上所述,ao和ar结合的架构既保证了计算能力的无限扩展,又保证了计算的可验证和最小信任化,相比于现有的相似项目来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护城河。
1.3 ao生态正在蓬勃发展
ao生态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正在蓬勃发展。从aolink的整体数据来看,目前ao网络处理消息的数量已超过了116m,每日用户数量达到在巅峰时期达到5k以上,但近期回落到1.5k附近,其中ao网络的测试代币($aocred,用于发放给ao网络的建设者)持币人数也已突破4100。
ao测试网发布后的三个月内,ao网络中初步建立起基础设施和金融系统,包括跨链桥、预言机、钱包、amm、稳定币协议等,同时游戏、社交、memecoin、ai等应用也正在建立中。
其中的重点协议包括:
aox:ao生态首个跨链桥,基于mpc技术为ao网络提供资产跨链服务,目前正处于beta阶段,仅支持$ar在arweave和ao网络之间的跨链,在ao中对应为wrapped ar,目前启动激励任务,用户通过完成跨链操作等任务赚取$taox测试代币,可能对应未来正式代币空投。
0rbit:ao网络的预言机,支持将任意数据通过有效的url带到ao的进程中,用户通过向0rbit发送消息请求数据,0rbit节点将获取数据并传送给用户的进程。
arconnect、aowebwallet:ao网络的钱包基础设施。
astro:ao网络的稳定币协议,4月已上线测试网,目前可以领取测试代币tar,通过tar铸造稳定币usda。
permaswap、arswap、bark:ao网络中的dex。permaswap于近日刚刚上线ao,目前支持wrapped ar和aocred之间的兑换;arswap和bark上线更早,支持的资产种类更多,除了aocred和wrapped ar意外,还支持生态内其他的项目或meme代币。
typr:ao生态的twitter,社交应用,开放的功能和ui基本与twitter相同,包括post、长文story和chatroom等,但支持用trunk/wrapped ar/aocred/typr测试代币四种资产打赏。
permaverse:ao网络的游戏和元宇宙发行平台,目前已发行的游戏是dumdum,玩家可以通过抚摸自己的dumdum(一只绿色大象)来获得积分,对应潜在的空投奖励,同时也为dumdum搭建了非常简单的元宇宙环境。
ao games:本周刚刚启动的游戏和元宇宙发行平台,在推特中提到的产品特征包括:类似web2的游戏体验、能够集成链上ai等。
outcome_gg:ao生态的预测市场,预测指标包括ao生态、游戏、defi、meme、商业和科技等,项目公布之后或将引入ai自主代理,通过依赖llm开展预测竞赛。
trunk、aetheris:ao生态的memecoin。
aovm:ao生态的ai工具,对终端用户,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作为个人助理、市场数据分析等工具,对开发人员,可以作为智能合约开发助手,产品尚未上线。
总体来看,ao生态还处于非常早期,刚刚进入”打地基“的阶段,多数应用还处于白皮书阶段,甚至只有推特和网站页面,没有具体产品和技术文档上线,ao网络的技术能力尚未在应用层得到释放和检验。ao生态的发展也将反哺arweave的存储业务——外部业务拓展不畅,那么自行搭建的cpu将释放这块硬盘的潜力。
2 ao与ai赛道有什么关系?
在ao推出后,arweave被重新与ai赛道和并行evm赛道中的项目进行比较,在前文我们已经介绍了ao与并行evm的区别,本部分讲对ao在ai赛道中的位置进行简要分析。
ao本身采用了actor模型进行设计,而actor模型本身与ai研究存在着紧密关系,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每个组件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代理,当需要交互时通过发送消息来实现,该模型中的actor和ai agent十分相似,这也使在ao生态托管ai模型、建立ai应用成为了极具吸引力的方向。那么具体来说,ao将如何解决赋能ai?
一句话概括,ao使得ai模型上链变得更加可行,能够实现ai模型可验证性的计算,从而促进ai模型集成智能合约,并拓展ai在crypto世界的使用。
首先,模型上链指将ml模型存储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并可以通过调用智能合约的方法来使用模型,但是这需要:(1)将ai模型和数据存储在链上,即在成千上万个节点中保存完整的模型与所需数据,存储成本极高,对模型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的链上存储是经济上不可行的;(2)计算资源有限,同时区块链具有较高的延迟和较低的吞吐量,都会限制对ai模型的高性能计算,在链上进行ai模型的运算,需要所有节点同时完成计算过程,这种单线程的架构显然无法支持。
因此,目前主要在链下执行模型计算,并将结果返回链上,一种折衷方法是使用opml/zkml实现推理结果证明的上链,以提高链下计算的可验证性。
相比于传统区块链(如以太坊),ao的技术优势在于:(1)能够原生地接入arweave,ar提供了存储层,使得低成本地存储大规模的数据成为可能;(2)能够实现可验证的、无限扩展的并行计算。这使得ao能够解决传统区块链中模型上链的许多问题,比如可以存储ai模型,使得托管大语言模型成为了可能,此外并行计算能力有效缓解了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不需要就所有节点重复完成模型计算,减少了计算冗余,提高了计算效率。另外,arweave中所有数据都可以作为ao计算的输入,这也大大提高了链上模型所能使用的数据,促进链上代理或ai应用能够依赖更多可靠数据完成决策。
ao生态在ai方面的第一个发力点将是ai与金融的结合,提出agentfi。agentfi是指利用ai的推理能力,创建并调整类似于基金经理的复杂策略,利用ai模型操纵金钱是一项敏感的事务,尤其是可信任性尤为重要,相比于在其他链上引入agentfi,ao生态率先打通了计算的可验证性。目前推出的第一个项目为autonomous finance,autonomous finance希望实现的金融类agent包括:dca资产管理agent、自主平衡的指数基金agent、具有定制风险策略的自主对冲基金agent、链上预测agent、高频交易agent等,目前dca投资agent的产品已经上线,用户可以设置定投资产种类、滑点范围、流动性池、定投时间等参数,当然这并没有实现利用ai的智慧去制定投资策略,更多是停留在了不需要链外触发的合约自动化层面,我们还需要对后续产品的能力进行跟踪,以确定是认真的产品还是噱头。
3 相关代币经济学与筹 码分析
2024年5月30日,ao宣布即将完成$ao代币的发行,代币上线时间将为北京时间6月13日。此外与该项目相关的代币为$ar,在$ao完成tge前,$ar依然是炒作的标的之一。
$ar代币的最大供应量为6600万枚,初始铸造了5500万枚,目前已全部进入市场流通,剩余的1100万枚则是作为挖矿奖励,其中10,744,796枚代币已经被挖出,目前每个区块的挖矿奖励约为0.75$ar,每年还会减半,arweave每日挖出区块数约为660个,因此每日总流通的新增$ar数约为500枚,挖矿产生的抛压很小。目前$ar的流通供应量为65,744,796,解锁率已高达99.61%,可以被视为处于全流通状态。
在代币使用场景上,$ar被作为用户存储数据的支付媒介,以及矿工进行区块生产和数据存储的激励。arweave设有存储保险基金(storage endowment)机制,即用户缴纳的存储费用不会完全分发给矿工,目前只有16.67%会分发给矿工,其余则会自动进入存储保险基金,因此每当数据被上传时,arweave 网络就会将流通中的相应数量代币,移至用于支付随时间而累积的数据存储费用的基金中(endowment),这笔基金只有在矿工存储成本高于新挖矿奖励+交易费用总和时才会发放,以保证矿工总是有利可图。但自从arweave诞生以来,没有人从存储保险基金中提取出一枚代币,这也使得存储保险基金被看作是$ar的一种燃烧机制,当存储保险基金的增速大于新增的$ar时,$ar可以被视为进入通缩状态。
从币价走势来看,在ao发布后,$ar价格快速上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4倍。在近期短暂的市场走熊过程中,ar的价格逆势上涨,已接近新高,目前筹 码密集区依然集中在$10左右,另外的筹 码密集区主要在$20-$40附近,$ar已经两度试探$47左右的区域,目前价格再次来到这一水平附近。
在估值分析上,目前没有与arweave和ao处于完全同类别的项目,具有相似业务的项目包括并行evm、高性能公链去中心化存储和去中心化计算协议。arweave在市值上与高性能公链以及filecoin基本相当,相比于akash和sei则较高,但在fdv的对比上,公链和存储项目则远高于arweave。因此,考虑到ao生态还处于极度早期,主网未上线的状态,$ar目前的市值并没有处于显著低估的状态,但是几乎全流通的状态减少了代币发放带来的稀释作用,可能在后续面临的上涨阻力会相对较小。
与代币密切相关的还有ao代币在未来的发行,根据官方消息,$ao将以100%公平发射,没有预挖、预售和优先获取,代币总量为21m,每四年进行一次减半。重要的是代币获取的方式:(1)资产桥接至ao(2)持有$ar(3)参与ao生态的建设。目前ao的具体代币模型还未公布,根据ao提出者之一outprog在x space中的回答,ao代币和ar代币在职能上将各司其职,ar代币主要专注于arweave的存储功能和共识维护,而ao代币专注于解决计算和应用之间的通信问题,即ao和ar分别维护网络的计算和存储功能。
$ao代币的消息发布后,$ar短时最大涨幅超过18%,一方面$ar目前是承接这一事件几乎唯一的标的,另一方面或与持有$ar能获取$ao代币的规则有关。将资产桥接到ao(目前$ar基本是唯一能够跨链到ao网络的资产)、持有$ar这两个规则,实际上都在消化这一事件对$ar的抛压,但需要注意的是,$ar代币目前承载了市场对计算和存储的双重估值,$ao发售即将发售时也需要对$ar进行重新估值,或将稀释一部分$ar的市值。
ao值得关注的项目盘点
autonomous finance
autonomous finance 的推出早有预兆,此前 ao 官推就发文章详细介绍了 agentfi 的概念,暗示即将发布可以革新传统 defi 技术的产品。
autonomous finance 基于 ao 构建,将 ai 模型引入链上以构建出全新的由 ai 驱动的去中心化金融应用。具体看,autonomous finance 由三个基本支柱组成:
核心基础设施:利用链上机器学习算法和 web2 数据流来提高交易速度和准确性,优化订单路由以最大化流动性,并提供实时的流动性保护服务。关键应用包括稳定币、去中心化交易所、衍生品、货币市场、借贷市场、合成资产和跨链桥等。
agentfi:agentfi 是 autonomous finance 基于 ao 架构创造的全新 defi 原语,是一种结合了自主代理、机器学习和完全自动化的智能金融市场。示例包括资产定投管理代理、自平衡自主指数基金、可定制化的自主对冲基金、收益聚合代理、链上预测代理、高频交易代理、自优化风险平衡代理、金融代理算法市场。
contentfi:contentfi 可以为 autonomous finance 生态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其通过将存储在 arweave 上的数据进行归属和货币化,作为 ao 线程的可组合资产。它可以促使个人或 dao 组织向 permaweb 贡献数据以获利,由此构建起流动性数据市场。
基于 ao 构建的 autonomous finance 将充分利用 ai 技术,在传统 defi 服务基础上引入智能化的金融策略与自动化的操作流程,让 web3 的金融应用正式踏入无需许可的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
官网:https://www.autonomous.finance/
x 平台:https://twitter.com/autonomous_af
aox
aox 是 ao 首个跨链桥项目,由 evervision 团队开发,将提供 ao 网络与其他区块链网络之间的资产跨链服务。aox 的 beta 版本预计在 5 月中旬推出,届时将支持 $ar 在 arweave 与 ao 网络之间的跨链功能。
据悉,后续将陆续推出以太坊、btc 与 bsc 等网络的跨链服务,让更多公链与更多类型的资产可以无缝进入 ao 网络。
官网:https://www.aox.xyz/
x 平台:https://twitter.com/aox_xyz
arswap
arswap 是 ao 上近期推出的 defi 项目,由 pianity 团队(arweave 生态音乐 nft 项目)开发。arswap 上线之际就官宣与 aetheris(ao 上新推出的 memecoin 项目 )达成合作,目前已经上线了两个测试代币 $fire 与 $earth,并且支持添加 lp 流动池。
用户可以在 arswap 上领取水龙头,提前体验在 arswap 上交易与建立 lp 流动性。
未来 arswap 上是否还会推出 $air 与 $water?会有什么新颖的玩法?让我们拭目以待。
官网:https://arswap.org/swap
x 平台:https://twitter.com/ar_swap
aowebwallet
aowebwallet 是 ao 网络的原生钱包,旨在安全地管理 ao 上的资产,支持发送、接收与追踪 ao 网络资产。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连接 arconnect 钱包进入,或者通过导入钱包的 .json 文件来登陆。
目前 aowebwallet 上已经支持 $ao-cred、$bark、$trunk、$0rbit、$fire 与 $earth,并且还可以自行输入代币的合约地址来添加代币。
官网:https://aoww.net/
x 平台:https://twitter.com/aowebwalle
以上就是代码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ao币的详细介绍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