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印字品黑色 图像上出现有规律或或无规律的白斑
1)感光鼓
感光鼓本身有缺陷,如感光层剥落、划伤等。
2)显影部分
a、显影偏压过高,也可出现白点;
b、墨粉含有杂质,一般出现在灌粉后。
3)充电部分
a、转印效率低产生较小的白点,应调整和清洁转印电报丝
b、充电电压过高,放电时打火,击穿或半击穿感光鼓,产生细密的白点。
4)若为大片的白斑,可能是纸局部受潮,转印不良的结果。
11、印品的图像中心发白
其原因是:
1)充电电量不足,应检修充电电晕电极等部件;
2)转印不良,检修转印电极等部件;
3)边缘效应所致,应调整,清洁光学系统和某些机械部件
12、印品随机出现黑点
若激光束被随机地点亮和断开,就会打印出随机的黑点。这可能是由于打印机控制电路故障引起,但有时也可能是主机故障而引起。可以用自检打印来判断故障源。
1)有规律的出现在印品的某个部位
若污点有规律.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a、感光鼓表面划伤,或有污染;
b、在显影辊上沾上了固化的墨粉块,使该处附着能力加强
c、感光鼓的清洁刮刀损坏;
d、转印电极丝充电电晕电极左右不均勺、造成左右深浅不一。
e、定影轧辊上有划痕,或定影轧辊表面橡胶老化;
f、定影轧辊的清扫器缺损;
g、定影器中热敏电阻损坏等。
2)无规律的出现在印品上
若印品上污点无规律的出现,则是搓纸轮被墨粉污染所致
13.印品上重复出现一些印迹
一张纸通过打印机时,机内的12种轧辊转过不止—圈。最大的感光鼓转过2—3圈,送纸轧辊可转过十多圈,当纸上出现间隔相等的记号时,可能是由脏污或损坏的扎辊引起的。假设某一轧辊上沾有污点,当其转动时,每当污点与纸接触时,就留下一个印记。
如印记相距较近.可能是小轧辊形成的,若相距技远,就应检查大一些的轧辊。
测出印迹之间的距离,再用下式算出导印迹的轧辊直径:
轧辊直径=印迹距离/3.1416
对于hp系列打印机,感光鼓直径约为91mm(3.75英寸),显影轧辊51mm(2英寸).定影轧根为76mm(3英寸)。如果根据印迹距离算出辊径为91mm(3.75英寸),就应首先检查感光鼓。
14.打印纸左边或右边变黑
其原因是:激光束扫描到正常范围以外,感光鼓上方的反射镜位置改变,墨粉盒失效,
盒内墨粉集中在盒内某一边,都可能产生此种故障。
取下墨粉盒,轻轻摇动,使盒内墨粉均匀分布,如仍不改善更换新盒。
15.打印纸背面污染
其原因是:
1)显影器或清洁器中的墨粉洒在输纸路径上,造成打印纸背面污染;
2)定影轧辊不清洁,墨粉沾在下定影轧辊上,使纸背面污染。
16.印品上图像易被擦掉
印品上的图像易被擦掉,其原因主要是定影不足.故障在以下两部分:
1)定影部分
a、定影灯管损坏或接触不良;加热丝断路,造成没有定影温度或定影温度过低,应修复或更换;
b、定影加热辊磨损,表面出现坑凹,与纸张接触不紧密,局部定影不牢,应更换。
2)显影部分:使用了与本机型号不符的墨粉,难以满足其定影时间要求,因之生产厂家是不提倡灌墨粉的。
17.定影过度
激光定影过度时,印品图像的线条将变粗,分辨力下降,纸张会发黄,变脆。
其原因有以下几部分:
1)散热器件或冷却风扇损坏,使打印机内温度上升。
2)热敏电阻距定影辊太远,对机内温度上升不敏感;
3)控制电路发生故障,使得定影温度过高;
4)电源电压波动大,影响定影效果;
5)用纸太薄,耐受不了定影器的高温。
18.碳粉的组成及作用
1、 树脂——主要成像物质,构成碳粉的主体组成部分:
2、 碳黑——主要成像物质,具有调整颜色深浅的功能,即能通常所说的灰黑度;
3、 磁性氧化铁——在磁辊的磁力吸引下,可携带碳粉吸附在碳辊上;
4、 电荷控制微粒——控制碳粉摩擦过的带电量使用碳粉带电均匀;
5、 润滑剂(硅粒)——起润滑作用,同时控制摩擦电荷;
6、 热融塑料(增塑剂)——控制碳粉熔点,携带碳粉在熔化状态下渗入纸张纤维,形成最终牢固的图像 。
碳粉的质量对打印效果的影响
1、 质量不好的碳粉,在潮湿及温度变化大的使用环境中,搁置时间稍长,便会产生结块现象,使用过程中会对碳粉盒的部件产生损害,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并会缩短碳粉盒 的使用寿命。
2、 打印机通过上定影辊给碳粉加热,以便将碳粉熔化后压入纸张,不同的打印机,定影辊的加热温度会有偏差,熔点范围较宽的碳粉,与不同打印机的定影辊配合性能良好,使用在不同的打印机上都取得良好的打印质量。
3、 熔点范围较窄的碳粉,打印质量是不稳定的,当碳粉熔点高于定影辊加热湿度时,碳粉熔化不够,不能完全渗入纸张纤维,造成图像定影不牢;而当碳粉熔点低于定影辊加热温度时,碳粉过度软化,会粘在定影辊上,污染定影辊,容易蹭脏打印纸。
代码网站长注:本文为网络收集,作者未知,如作者看到或者有知情者,请联系我们,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我们将予以添加。谢谢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