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作用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库,它主要用于存储键值对,并提供多种数据结构的支持。redis 的主要作用包括:
- 1.
缓存: redis 可以作为缓存系统,将常用的数据缓存在内存中,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由于 redis 是基于内存的,所以读取速度非常快,适用于需要快速访问的场景,如网页缓存、api 响应缓存等。 - 2.
会话存储: 可以将用户会话信息存储在 redis 中,实现分布式会话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单点故障,并且能够轻松地实现会话共享和负载均衡。 - 3.
消息队列: redis 支持发布订阅(pub/sub)模式,可以用作简单的消息队列系统。发布者将消息发布到特定的频道,而订阅者则可以订阅这些频道以接收消息。这使得 redis 在异步通信、任务队列等场景中非常有用。 - 4.
计数器和排行榜: redis 的原子计数器和有序集合功能可用于实现计数器和排行榜功能。比如统计网站访问次数、文章点赞数、用户积分排行等。 - 5.
分布式锁: redis 的 setnx 和 expire 命令结合可以实现分布式锁,用于控制多个客户端对共享资源的访问,防止出现竞态条件。 - 6.
持久化: redis 支持多种持久化方式,包括快照(snapshot)和日志(append-only file),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定期或实时地保存到磁盘上,以防止数据丢失。 - 7.
地理空间数据处理: redis 支持地理空间数据类型(geo),可以存储经纬度信息,并提供相关的距离计算、地理位置查询等功能。
总的来说,redis 是一个功能丰富的内存数据库,可以用于多种场景,包括缓存、会话存储、消息队列、计数器和排行榜、分布式锁等,为应用程序提供高性能、高可用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go实现
那怎么使用go语言实现redis的基本操作呢?下面寸铁带你手把手实现!
建立redis连接
var rdb *redis.client
// 建立redis连接
func init() {
rdb = redis.newclient(&redis.options{
addr: "localhost:6379",
password: "",
db: 0,
})
}
字段说明
addr: 指定 redis 服务器的地址,包括主机和端口号。在这里是本地主机的默认 redis 端口 6379。password: redis 服务器的访问密码,如果 redis 设置了密码,需要在此处填入密码。db: 指定连接的 redis 数据库编号。redis 支持多个数据库,默认使用的是第一个数据库编号为 0。
设置指定键的值
ctx := context.background()
err := rdb.set(ctx, "rediskey", "redisvalue", 0).er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键名:“rediskey”,指定要设置的键名。键值:“redisvalue”,指定要设置的键值。过期时间:0,表示该键永不过期。
获取指定键的值
getres, err := rdb.get(ctx, "rediskey").result()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get执行的result", getres)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键名:“rediskey”,指定要获取值的键名。
执行原生的 redis 命令
dores, err := rdb.do(ctx, "get", "rediskey").result()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do get 执行的result", dores.(string))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redis 命令:“get”,指定要执行的 redis 命令是 get。命令参数:“rediskey”,指定 get 命令的键名。
设置指定键的值,并返回键的旧值
oldres, err := rdb.getset(ctx, "rediskey", "newvalue").result()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getset执行的result", oldres) // redisvalue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键名:“rediskey”,指定要设置值的键名。新值:“newvalue”,指定要设置的新值。
键不存在时设置键的值
err = rdb.setnx(ctx, "key3", "value3", 0).er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键名:“key3”,指定要设置值的键名。值:“value3”,指定要设置的值。超时时间:0,表示不设置超时时间。
批量获取多个键的值
result, err := rdb.mget(ctx, "key1", "key2", "key3").result()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result)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要获取值的键名:“key1”, “key2”, “key3”,指定了要获取值的多个键名。
批量设置多个键的值
setkey := rdb.mset(ctx,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key3", "value3")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setkey)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要设置值的键值对:“key1”, “value1”, “key2”, “value2”, “key3”, “value3”,这里同时设置了多个键值对。
将键的值自增 1
i, err := rdb.incr(ctx, "inckey").result()
fmt.println("incr自增后的值:", i) //1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要自增的键名:“inckey”,指定了要进行自增操作的键名。
自增设定的整数
i2, err := rdb.incrby(ctx, "inckey", 2).result()
fmt.println("incrby自增后的值", i2) //3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要自增的键名:“inckey”,指定了要进行自增操作的键名。自增的整数值:这里是 2,表示要将键的值增加 2。
将键的值自增指定的浮点数
i3, err := rdb.incrbyfloat(ctx, "inckey", 2.2).result()
fmt.println("incrbyfloat自增后的值", i3) //5.2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要自增的键名:“inckey”,指定了要进行自增操作的键名。自增的浮点数值:这里是 2.2,表示要将键的值增加 2.2。
删除指定的键
rdb.del(ctx, "key1")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要删除的键名:“key1”,指定了要进行删除操作的键名。
批量删除多个键
err = rdb.del(ctx, "key2", "key3").er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要删除的多个键名:“key2”, “key3”,指定了要进行删除操作的键名列表。
设置指定键的过期时间
rdb.expire(ctx, "key", 10*time.second)
字段说明
上下文(context):在 go 中,上下文用于控制请求的生命周期,包括取消请求和设置超时时间等。要设置过期时间的键名:“key”,指定了要设置过期时间的键名。过期时间:这里是 10 秒,表示在当前时间的基础上,键 “key” 会在 10 秒后过期失效。
demo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github.com/go-redis/redis/v8"
"time"
)
// 建立redis连接
func init() {
rdb = redis.newclient(&redis.options{
addr: "localhost:6379",
password: "",
db: 0,
})
}
func main() {
ctx := context.background()
err := rdb.set(ctx, "rediskey", "redisvalue", 0).er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getres, err := rdb.get(ctx, "rediskey").result()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get执行的result", getres) //redisvalue
//使用do 原生的操作
dores, err := rdb.do(ctx, "get", "rediskey").result()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do get 执行的result", dores.(string)) //redisvalue
//即使设置新的值 取到的是旧的值 但是在redis中是设置了新的值
oldres, err := rdb.getset(ctx, "rediskey", "newvalue").result()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getset执行的result", oldres) //redisvalue
//存在则不设置该值 不存在则设置该值
err = rdb.setnx(ctx, "key3", "value3", 0).er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批量取出键的值
result, err := rdb.mget(ctx, "key1", "key2", "key3").result()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result)
//批量设置键的值 类似map 对于同一个键的值 再设置会进行覆盖
setkey := rdb.mset(ctx,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key3", "value3")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setkey)
//自增1
i, err := rdb.incr(ctx, "inckey").result()
fmt.println("incr自增后的值:", i) //1
//自增设定的整数
i2, err := rdb.incrby(ctx, "inckey", 2).result()
fmt.println("incrby自增后的值", i2) //3
//自增设定的浮点数
i3, err := rdb.incrbyfloat(ctx, "inckey", 2.2).result()
fmt.println("incrbyfloat自增后的值", i3) //5.2
//自减1
i4, err := rdb.decr(ctx, "inckey").result()
fmt.println("incr自增后的值:", i4) //0 3-->2
//自减设定的整数
i5, err := rdb.decrby(ctx, "inckey", 2).result()
fmt.println("incrby自增后的值", i5) //0 2-->0
//单个删除
rdb.del(ctx, "key1")
//批量删除
err = rdb.del(ctx, "key2", "key3").er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设置过期时间 10秒钟后失效
//rdb.set(ctx, "key", "value", 10*time.second)
rdb.expire(ctx, "key", 10*time.second)
}
到此这篇关于golang操作redis的实现示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golang操作redis内容请搜索代码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代码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