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源接口类型
电源的接口丰富不丰富也是个衡量电源品质的标准,丰富的接口不仅可以免去转接的麻烦,还能提供更多的扩展需要。当然首先是电源的功率要足够满足你的扩展需要,还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电源虽然提供了丰富的线材,但并不代表所有线材都得到了应用才达到电源的最大功率,很多线材都是留着备用或者应用在其他方面的。一般电源越高端提供的线材越丰富,线材的质量也就越好。
20 4pin和4 4pin主供电接口
6pin和6 2pinpci-e显卡供电接口
大4pin d型供电接口
sata供电接口
一般的电源主要就包含以上几部分主要的供电接口,20 4pin的主供电设计主要考虑到老主板20pin的供电需要,另外的4pin是给cpu供电的,目前绝大多数的主供电接口都采用的是这种设计。另外的4 4pin主要是针对高端cpu更大的供电需要而设计的。6pin的显卡供电接口是目前绝对的主流,6 2pin的接口是为了给更高端的显卡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而大4pin d型供电接口主要是提供给风扇,ide光驱,ide硬盘而设计考虑的,不过随着sata设备的普及,目前主要就是提供风扇运行所需要的动力。最后的sata供电接口普遍应用于sata设备的供电,数量越多,电源的扩展能力就越强。
供电接口的设计上近几年在高端电源中还流行着模组接线方式,模组接线设计最直接的好处是,买高端电源又没多少用电设备的时候,许多不用的接线可以拆下来,可以避免机箱内没用的线材占用空间,让机箱内部更加整洁。当需要升级到新型供电插头比如8pin pci-e的用户可以从电源附件中拿出新插头的模组接线而不需要用转接线。
模组化接口设计
这里插播一个模组电源的历史背景:模组接线最早是在2004年9月,由美国的通路电源品牌ultra申请了美国专利,并在06年11月获批。于是就有了2008年4月ultra起诉其他的22个在美销售模组接线产品的电源品牌侵权的事情。接下来可以看到很多厂商在新产品中改变了模组接线的细节处理方式,刻意绕过ultra的专利。具体一点讲,这个专利是将电源输出线引到外壳上提供模组插座的pcb上,再由焊在pcb上插座与模组接线连接。这种方式是最可靠的模组接线做法。银欣da系列将模组插座直接卡在外壳上,内部不通过pcb直接连到输出线的做法就明显有绕开ultra专利的目的,但由于插座的针没有pcb固定,插拔后发生松动的机会就大些。目前各个厂商受到模组化接线专利影响的程度不一。ultra专利的官司还在继续,coolermaster的silent pro系列受到ultra专利的影响,进入美国市场的前景出现些问题。但是也有像bfg这样的厂商很高调地宣称自己的模组接线产品已经向ultra支付过专利授权金,放心大胆的在市面上销售。
总结:
不要以为简单的电源外观我们无法获取很多的信息,只要细心,所有的用户都能通过简单的外观了解一款电源究竟品质如何。通过上面的描述,大家不难看出海外电源品牌无论是产品做工还是标示规范都为大陆的电源品牌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虽然目前两者的价格差距还较大,但是随着市场不断被海外品牌电源所侵袭,价格终有走低的一天。大陆品牌电源不仅要做好自身的规范经营,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大陆品牌电源通过例如80plus的认证标准。期待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源市场,国产品牌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路线。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