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布局,用了两块一体式的脚贴,取代m3原来的的4块小脚贴。dpi键,三模开关和回报率按键位置延续不变。
使用体验
尽管个头比m3小了些,但m3s依然能适合18到19cm的大手型用户,不过握持姿势需要从趴握转换到抓握。尾部曲线能完全贴合掌心,这部分的饱满度能让用户更易推进鼠标。指握下,敲击发力点推前,反馈会清晰许多。如果强行趴握,握持姿势就会被固定,可调空间有限。
不算接收器,鼠标仅重54.7g,低于60g这条线。其实鼠标的重心居中偏后一点,轻量化的优势能消除提拉鼠标时前后配重不均匀的负面影响。
各按键情况,m3s的左键反而没右键清脆,略微带点粘滞感,过了触发键程后还有一段空键程,令到左键回弹不够迅速。同样情况出现在了两颗侧键上,相较大手型专用的m3,小一号的后辈没前者那么清脆。有进步的地方,反而是滚轮,刻度感要清晰一点,完全不松动,反馈不错。
驱动软件
m3s的驱动有所完善,虽说驱动界面显示可更改5颗按键,但左键被锁定功能(可在最后一项系统设置中解锁左键),所以默认只能改4颗按键。其中还有游戏增强按键,说白了就是连击设置。
默认5档dpi,最低400,最高4800。下面的回报率,在有线和标配接收器模式下,只有125hz,500hz和1000hz三档可选,连接到2k接收器,才会出现2000hz的档位。而蓝牙模式会固定在125hz不可调。还有,鼠标初始默认500hz回报率,最好下个驱动调整到1k或2k回报率。
双接收器的好处还能支持更多使用场景,本身这鼠标就可以免驱切换接收信号端,只需同时按住鼠标右键和中键3到5秒,就能连接不同设备。比如2k接收器连接高性能游戏pc,1k连接办公设备,就能一只鼠标应付游戏与工作场景。
灯光设置部分,由于这鼠标只有滚轮灯位,玩灯貌似意义不大,推荐关闭省电。系统功能设置有针对游戏玩家的motion sync以及电竞模式。不过官方暂时没在驱动中添加有关休眠的功能。m3s的休眠策略很积极,停放5秒就会进入1级休眠模式,停放60秒会进入2级休眠,点击或移动都能从休眠模式中唤醒鼠标。
鼠标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