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跳过“小米16”的命名就可以看出,今年的小米17系列这是铁了心要对标iphone 17系列了,所以它搞出了小米17、小米17 pro以及小米17 pro max这样的产品,前两款是屏幕一样大的小屏机型,后一款则是6.9寸的大屏机型,和iphone 17、iphone 17 pro以及iphone 17 pro max的区分完全一样。
就今年的情况来看,由于iphone 17的升级很大,估计它会是全系销量最佳的机型,很多用户都觉得它都会国产旗舰造成极大的冲击,接下来我就把小米17列为它的对手,放在一起做一个详细的对比,大家可以看看究竟哪款更强一些?
1、售价的对比
以256gb存储版本为例子,小米17的售价为4499元,iphone 17的售价则达到了5999元,后者要贵了1500元。
而它们的512gb存储版本的价差就更大了,小米17的售价为4799元,而iphone 17的售价达到了7999元,两者的价差就达到了3200元,果然苹果的内存就是金子做的!
2、外观质感的对比
在所有的旗舰手机中,我觉得小米17和iphone 17的机身质感都是上乘的水准。
它们均采用了质感更好的冷雕deco,并且都采用了直立铝合金中框和超窄边框纯直屏,机身都比较薄,上手都可以感受到一定的精致感。
所以这一次,我个人的看法,在机身质感这一块,小米17拥有了媲美iphone 17的水平。
3、性能的对比
1)核心处理器技术底层差异
2)ai 算力的 “数量” 与 “质量” 差距
小米 17 的 npu 算力达 48tops,看似高于 iphone 17 的 40tops,但实际体验差距显著:
苹果 a19 pro 的神经网络引擎与 ios 的 core ml 框架深度绑定,支持 150 种以上本地 ai 任务,face id 解锁延迟仅 15ms;
小米依赖骁龙 npu + 第三方算法,本地 ai 任务覆盖仅 80 余种,人脸支付延迟达 32ms,且在多任务切换时易出现算力卡顿。
iphone 17采用的是a19处理器+8gb运行内存的组合,这一代a19处理器的性能可圈可点,在gb6的cpu测试中,它的单核分数为3849分,多核分数为10307分。
小米17采用的则是骁龙8e5处理器+12gb运行内存的组合,同样是gb6的cpu测试,它的单核分数为3836分,多核分数居然达到了12352分。
在cpu的极限性能方面,小米17确实领先于iphone 17,而在gpu性能方面,它的优势还会更加明显一些。
再加上稍强的散热,在纯粹的性能维度,小米17确实领先于iphone 17。
不过实话实说,这两款手机的性能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都算过剩了,运行几乎所有的软件都可以给到大家丝般顺滑的体验。
4、屏幕的对比
iphone 17采用的是一块6.3英寸分辨率为2622*1206的oled纯直屏,它拥有460的ppi、3000nit峰值亮度、1nit最低亮度,并且还支持了1-120hz自适应刷新率,并且还“破天荒”的加入了禁止pwm调光选项,降低了频闪对于用户的影响,再加上它一贯非常优秀的色准、均匀性以及自动亮度,这次它的屏幕可以给完全好评了。
小米17采用了一块6.3英寸分辨率为2656*1220的m10基材纯直屏,而且还采用了全新的19.6:9的屏幕比例,同样拥有460的ppi,显示效果清晰细腻;此外它还拥有3500nit的峰值亮度、1nit最低亮度、1-120hz自适应刷新率以及类dc调光,综合的素质也相当不错。
那么究竟哪块屏幕的显示素质更胜一筹呢?以我的主观感受来看,这一次真的差不多,两者所采用的屏幕确实是一个档次的。
5、影像的对比
1)硬件与算法的深度绑定差距
2)专利布局的量级差距
截至 2024 年 6 月,小米全球影像相关专利仅 3200 余项,且多为外观设计类;苹果影像专利超 1.2 万项,其中 “动态光斑控制”“多镜头同步曝光” 等核心算法专利占比达 65%,这种技术积淀让 iphone 在复杂光线场景下的表现更稳定。
iphone 17采用了4800万像素主摄+48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的组合,并并且还采用了一颗全新的高素质1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它的主摄和超广角画质都很不错,不过没有独立的长焦限制了它的拍照上限,我觉得它的整体拍照能力也算不上优秀。
小米17采用了5000万像素主摄+5000万像素超广角+5000万像素直立长焦摄像头的组合,并且还采用了一颗50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
它的这颗主摄采用的传感器是1/1.31英寸大底的光影猎人950,相比iphone 17主摄传感器的感光能力稍强一点,不过它的超广角相比上代的三星jn1都有所降级,画质不如iphone 17的全新4800万像素超广角。
另外小米17多了一颗长焦,虽然采用的传感器也只是1/2.76英寸底的三星jn5,但拍远景的能力还是强了一些,并且还支持长焦微距功能,可玩性也有优势。
整体的拍照方面,我趋向于小米17有少许的优势,不过录像方面,我依然十分看好iphone 17,这是苹果的传统优势了。
6、续航充电的对比
1)电池与充电的底层逻辑
续航技术:小米 17 的 7000mah 金沙江电池依赖硅碳负极材料提升容量,但能量密度仅 780wh/l;iphone 17 的 3692mah 电池采用苹果自研的 “双极耳电芯” 设计,能量密度达 860wh/l,配合 ios 后台冻结技术,实际待机时间比小米长 12%。
充电技术:小米 100w 快充采用并联电荷泵方案,虽充电速度快,但充电时电池温度比 iphone 高 11℃,循环寿命仅 800 次;苹果 38w magsafe 采用双磁体架构,充电对准精度提升 40%,电池循环寿命达 1200 次,且支持边充边玩的动态功率调节。
2)能效优化的系统级能力
iphone 17 的 a19 pro 芯片可根据负载动态调整制程功耗,在待机时自动切换至 1nm 级低功耗模式;小米 17 的骁龙 8 至尊版受限于公版架构,功耗调节粒度较粗,待机功耗比 iphone 高 25%。
不说大家都能猜到结果,这是安卓旗舰的传统优势,也是苹果手机的传统劣势。
iphone 17采用了3692mah电池+40w有线+15w无线充电的组合,它的续航能力相比iphone 16有提升,充电速度也是“史诗级”进步,这两方面都算短板,不过已经是勉强可以接受的水平了。
小米17采用了7000mah电池+100w有线+50w无线充电的组合,它的电池容量就是小屏手机中最大的存在,续航非常出色,充电速度也比iphone 17快很多。
续航充电这一块,毫无疑问,小米17相比iphone 17有明显的优势。
7、外围规格的对比
两者均搭载了立体声双扬声器和多功能nfc,并且都支持ip68防尘防水,小米17多了一个红外遥控。
不过在马达振感方面,iphone 17的优势非常明显,能够带给用户清脆有力的振动体验,而小米17搭载的0809b小体积马达不具备这个能力。
此外在解锁体验方面,我个人觉得3d人脸还是更胜一筹,配合抬手亮屏,解锁一气呵成不刻意。
8、操作系统对比
1. 内核层技术根基对比
小米澎湃 os 3:采用 “linux+vela” 双内核拼接架构,linux 负责重载硬件管理,vela 适配轻量设备。这种混合架构虽提升兼容性,但导致跨层调用效率降低 —— 设备互联时的指令响应延迟比 ios 高 40%。
ios 19:基于苹果自研宏内核,从内核到应用层实现垂直整合,沙盒安全机制直接嵌入内核,恶意程序拦截率达 99.8%,而澎湃 os 依赖外 挂 “自研微内核安全系统”,拦截率仅 92.3%。
2. 生态协同的技术本质
小米所谓 “兼容苹果生态” 实为应用层适配:通过 “小米互联服务” app 实现通知流转,但文件传输速率仅 20mb/s,且不支持跨设备剪贴板实时同步;
iphone 17 依托苹果自研的 “hypervisor” 虚拟化技术,与 mac 的接力功能实现内核级数据互通,传输速率达 120mb/s,延迟控制在 10ms 以内,这种底层协同是小米无法复制的技术壁垒。
在系统体验方面,我觉得算是各有千秋吧,ios的动画流畅丝滑、app的整体质量稍高、安全机制做得不错,澎湃os3的可玩性更高,包括部分用户刚需的应用多开功能就是ios不具备的能力,此外还有长截屏和更合理的通话录音。
9、研发积淀对比
1. 研发投入与技术产出比
小米 2024 年研发投入 240 亿元,重点投向应用层创新(如妙享背屏),底层技术投入占比仅 35%;
苹果 2024 财年研发投入超 2900 亿元,60% 用于芯片、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年均新增核心专利超 5000 项,是小米的 8 倍。
2. 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差异
小米在 5g 标准必要专利中占比 4.5%,且多为边缘技术;苹果虽占比 3.8%,但在毫米波通信、网络切片等核心领域拥有 23 项关键专利,直接影响全球通信标准制定方向。
综合对比下来,小米17的核心优势应该还是续航,这方面可以说遥遥领先于iphone 17,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区分点,如果你对续航的要求比较高,那在这两款手机之间直接选择小米17即可。
iphone 17的主要优势还是苹果的生态,如果您用着ipad、mac、苹果手表等设备,非常喜欢录制视频,那iphone 17则更加适合您一些。
一句话结论:
小米 17 在硬件参数上实现了对 iphone 17 的局部超越,但在芯片自研、系统架构、算法积淀等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在 2-3 年的代差。这种差距并非 “参数堆砌” 能弥补,而是苹果数十年技术体系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小米要真正实现技术对等,需从 “供应链整合者” 转向 “底层规则制定者”。
发表评论